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年中会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如今时令已来到了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与“寒食节”一起过,是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习俗。主要有扫墓、踏青、植树等多项活动,丰富多彩,但最受人们重视的则是“扫墓祭祀”。每年一次的扫墓活动是为了祭奠亡故的亲人,以及表达对先祖的恭敬和孝道。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那么,在扫墓时,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哪些注意事项呢?一是扫墓的时间。在古代传统的认知里面,扫墓祭祀被认为是“关鬼门关”,因而许多地方都是在清明之前进行的,一般提前一周左右。特别是在现代实行了集中公墓形式的殡葬制度后,这样做也可以适当分散人流,避免拥堵。在一天的时间里面,多数会选择阳气比较旺的上午时间段去扫墓,最晚不要超过下午三点,最好是阳气最盛的中午。二是扫墓时应做些什么,顺序如何。清明节扫墓祭祀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扫墓”就是清理干净不利于墓地的杂物,包括杂草和一些不必要的植物。然后是修整墓地,打扫干净,建议坟墓不要被植物遮挡住了,那是不利于“风水”之说。最后才是祭祀:摆上祭品、上香烛、敬酒、拜祭、烧纸钱、告别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墓地是在野外的山区,烧纸钱时特别要小心火烛,一定要等火灭了才离开。三是扫墓时的个人行为也应注意。扫墓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而非游乐,切忌在祭祀祖宗时嬉笑打骂,议论先人。大家最好心怀敬意,虔诚膜拜。更不要随意拍照,把墓地的影像留在手机的相册里,按风水学说会损害个人的运势。祭祀者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和盛装打扮,只要保持整洁就行,最好是素食前往,另外,外人不能参与祭祀。四是哪些人应避免去扫墓。古人认为,墓地是阴气比较重的地方,因而以下几类人尽量避免去扫墓。首先是孕妇,先不说阴气重不重的问题,一般去墓地过程中需要长途跋涉,再加上墓地周边的环境都不利于孕妇。其次是身体不适或时运不佳者,例如处于月经期、生病状态或虚弱状态的人,这类人不只是运势低迷,最主要的是体质较差,不适合室外强度大的运动。再次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也应避免去扫墓,不管从哪一方面说,三岁以下的小孩根本就不懂事,而且抵抗力也弱,清明期间忽冷忽热,阴雨不断,容易引发生病。清明节是缅怀亲人、拜祀祖宗的传统节日。我国一直是一个以孝道传承的国家,对于“清明祭祀”历来看成是重要大事,不管你身处何地,总会在此期间想起先人,前往祭祀扫墓。老祖宗丰富的人文底蕴留下了这些祭祖时的注意事项,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够足够注意。欢迎大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