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合马村有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叫朱蓝涵,他上有父母,下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却被分出来单过。父母在自己家旁边单独搭出一间房给朱蓝涵居住,自己帮他带女儿。
到底咋回事呢?因为朱蓝涵太懒了,早晨懒得起床,白天懒得下地,晚上懒得洗漱,家务懒得做,地里活更是懒得干。夏天懒得换洗衣服,光着膀子,冬天更省事,干脆躺被窝里不出来。四邻百舍背地里都叫他“猪懒汉”。
其实朱蓝涵小时候很勤快,也聪明听话,经常帮父母干活,从十四岁那年开始,忽然就变懒了。为了这个,父母不知说教、打骂过他多少回,朱蓝涵却像个滚刀肉,不管咋说,就是改不了。
后来娶了媳妇,开始还好些,后来故伎重演,吃饭都不愿出被窝,媳妇不伺候他,他就让三岁的女儿给他端饭,媳妇气得回了娘家。
父母见他始终改不了,就把他赶出家门,在院墙外搭了个小屋让他自己住。这下朱蓝涵更自由了,天天不下床,有时饿极了才爬起来随便吃点东西,再继续躺平。
长期的生活不规律和营养不良让朱蓝涵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吃药维持。开始时,大夫给开了中药,他的母亲王氏给他熬好了送来。朱蓝涵吃完药后觉得身体有了力气,非常高兴,但是懒性依然,偶尔爬起来在村里转几圈,继续回家躺平。王氏每次给他送药,都免不了要唠叨几句,无非就是劝朱蓝涵改掉懒病,勤快些。朱蓝涵非但听不进去,还对王氏多有怨言,气得王氏丢下几个钱后再不管他。
朱蓝涵再生病,就只好自己熬药喝。本身就懒,熬药又是个精细活,没几次,朱蓝涵就烦了。
朱蓝涵觉得生病很痛苦,但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知听谁说的,把药渣扔到路边,让路人踩上几次,就能将病痛带走。朱蓝涵为了能好起来,决定试试。从不早起的他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将药渣扔到了路边。扔完药渣,朱蓝涵哼着小曲回到自己的小破屋,准备睡个回笼觉。刚睡着,朱蓝涵就被一阵叫骂声惊醒了,仔细一听,竟是斜对门二狗子的声音。
只听二狗子骂道:“谁这么缺德,把药渣子扔到俺家门口啦,真是不得好死!”原来,农村有个风俗,药渣一定要扔到路上,最好是住户少的地方,越远越好。但不能扔人家家门口,扔到谁家谁倒霉。
朱蓝涵起早去扔药渣,本来也想走远些,但实在懒得动,出门没走几步就累了,于是他随手一扔,也没看药渣扔到哪里,就回来睡觉了。
听到二狗子叫骂,朱蓝涵开始还感到有些愧疚,但渐渐地心里竟升起快意。他早就嫉妒二狗子家过得好,平时没机会整治他一下,这次歪打正着将药渣扔到他门口,朱蓝涵禁不住洋洋自得,恨不得马上看到二狗子家倒霉。这样想着,再听二狗子的叫骂声,朱蓝涵打定主意,不承认,就算找上门来也不承认。二狗子叫骂了一阵子,见没人应答,只好偃旗息鼓,下地干活去了。朱蓝涵在家里憋着笑,心里又冒出了一个坏主意。熬第二副药的时候,他将药渣分作两份,再扔药渣的时候,他把一份扔到村外的路上,而另一份,他又悄悄地扔到了二狗子的家门口。
果然,二狗子的叫骂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二狗子没再瞎骂,而是打听了几家邻居,根据猜测来到了朱蓝涵的小破屋里。
朱蓝涵气定神闲,见到二狗子来质问,他冷静应答:“是啊,这几天我是熬药了,也扔药渣了,但我扔到村外去了,不信你就去村外看。”
二狗子半信半疑,到村外路上查看,果然找到了朱蓝涵扔的药渣。二狗子没话说了。
初战告捷,朱蓝涵兴奋异常,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那就是戏弄人。这次之后,朱蓝涵熬的药渣都是分两次扔,一份扔到村外,另一份扔到村里过得红火且朱蓝涵看不顺眼的人家门口。
为了防止暴露,朱蓝涵还特意选择凌晨一两点钟去扔,那时候人都睡的正香,谁也发现不了。
时间一长,村里有了“神鬼作怪”的传言,也有的说是门口有药渣的村民做了亏心事被神灵惩罚了,闹得人心惶惶,有人受不住,就去村头的树下烧香祭拜,当然免不了放些点心水果什么的祭品。他们发现,这些祭品第二天就消失了,村里人更相信神灵之说,摆的祭品也更加丰盛了。
谁也没料到,这些竟都是懒汉朱蓝涵捣鬼,那些祭品也是他偷偷拿回到自己的小破屋了。有食物吃,再加上中药调养,朱蓝涵身体渐渐好了,这时他忽然听说,被他扔药渣的其中一家村民的小儿子死了。
朱蓝涵心中一震,心说不会是药渣的作用吧?他虽然往那些村民门口扔药渣,本意只是恶搞一下,但没想过害人性命。
朱蓝涵又悄悄观察了几天,发现被他扔药渣的村民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倒霉事,有的是丢了鸡鸭,有的是摔了腿脚,有的是得了头疼脑热。这样一来,他更确定村民家的小儿子是因药渣而死,心里更愧疚了。
“整死了人”的朱蓝涵决心弥补那几家人,但是自己一无钱,二无粮,拿什么弥补呢?思来想去,朱蓝涵决定种地去。他先是到了父母那里,把自己名下的田地要了回来,还去铁匠那里打造了铁锹、锄头等农具,开始自己种田。父母大为惊奇,像看世间奇景一般看着他忙来忙去,对他的忽然变好是完全看不懂的。但不管怎么说,儿子肯劳动就是天大的好事,他们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儿子终于变勤快了,担忧的是不知道这样的勤快是不是昙花一现。
春去秋来,日升月落,日子一天天过去,朱蓝涵维持着这份勤劳没变,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儿子终于长大了。只有朱蓝涵知道支撑自己的是什么。
地里收获了粮食后,他留了自己的口粮,剩下的都分成小份,在夜深人静地时候放到了之前扔药渣的那几家人门口。
但是,这些可爱的村民,在被扔药渣的时候叫骂几句,然后将药渣扔到村外了事;但当收到粮食,他们却都认为这是哪家不小心的弄丢的,拿着粮食挨家挨户地询问,力求物归原主。
朱蓝涵备受感动,回想起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看到村民挨家挨户送粮食的情景,朱蓝涵终于经受不住良心的拷问,他走到村长家,跪在地上,坦白了自己之前的“罪行”,请求村长带着自己一家一家前去谢罪。
村长听完后哈哈大笑,拍着朱蓝涵的肩膀说:“死小儿子的那家是误食了毒蘑菇,你说的倒霉的那几家也不是因为你。除了这几家,你看看其他人家里一帆风顺吗?村西头王二家的媳妇刚进门就得了疯病,村东头的张三上山打猎让熊瞎子拍掉了一条膀子,还有李四用锄头刨了自己的脚,你看看这些没被你扔药渣的人家,哪家不比那些村民倒霉?”
朱蓝涵被说愣了,傻乎乎地看着村长。村长说:“傻孩子,你是心病。有心病,说明你还有良知,知道用实际行动去弥补过错,这更是难得的品质。孩子,好好干,你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朱蓝涵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回首往事,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如今,梦终于醒了。
自此之后,朱蓝涵一改懒惰模样,勤勤恳恳地劳作,还把媳妇和女儿接了回来,就住在自己的小破屋里。父母让他回去住,他拒绝了,说要努力挣钱,盖大房子,到时候还会接父母去享福。
这日午后,村里来了一个道士,围着朱蓝涵家转了几圈,摇摇头,又点点头,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朱蓝涵的父母很是纳闷,就把道士请到家里询问缘由,道士捋着胡须说:“你们家有没有忽然变懒的人?”父母大为惊奇,点头说有。
道士接着说:“九年前你们是不是砍掉了一棵老槐树?”朱蓝涵的父母又点点头,说那年闹饥荒,不得已卖了老槐树。
道士点点头说:“那棵树刚刚开始修炼,被你们砍了,心存怨恨,就下了诅咒,让你们家的一个人变懒。”朱蓝涵的父母算了算,九年前,那年朱蓝涵正好十四岁,他就是那年开始变懒的。
道士继续说:“好在你们村里风气好,在你儿子搞恶作剧时以德报怨,感化了你儿子,将这个诅咒自动化解了。”
朱蓝涵的父母恍然大悟,同时也庆幸自己身处这样好的村庄,他们叮嘱朱蓝涵:“一定要心存善良,与邻里友好相处,保持这个良好的村风。”朱蓝涵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