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艺,盛于明清,全凭手工制作,逐渐淡出人

走进锡艺手工作坊,我们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各种专业工具,除了摆放在玻璃橱柜里的锡艺制品锃光瓦亮。那些具有一定工艺价值的锡器还有市场,这些锡器现在也大多为机器生产,传统的打锡艺人已寥寥无几。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千百年来艺人在实践中积累和掌握并口口相传的传统技艺,确实有失传的危险。

锡器发展于五代,盛于明清至民国,产品有酒壶、茶壶、茶叶、瓶、镏瓶等。

锡作成型过程一般包括造型、剪料、融化、铸片、焊接、打孔、雕刻、打磨刮光等主要制作流程,其间离不开手工制作的雕、刻、塑、焊等加工技术。

锡器制品古色古香,光泽清亮,晶莹夺目,多用于制作传统嫁妆、仪仗道具、佛事法器及生活日用品等,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锡作表面处理工序一般为浮雕、圆雕、线雕、凹雕、镶嵌等多种装饰手法,求使锡器表面纹饰精美雅致。

锡雕制作的一般过程是选材——融化——模铸——压制锡片——打样剪裁——冷锻——焊接——搓修——抛光——磨砂——擦洗——纹饰。

现在做锡器基本上用不到模子,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打、雕、塑等技法信手拈来。打制的锡器既保留了产品耐用、沉稳、雅致的特点,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20世纪50年代前,光泽清丽、晶莹夺目的锡器,在国内有些地区十分盛行,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器皿,也是民间宗教活动的祭品和仪仗用品,但是随着物美价廉的搪瓷、塑料、玻璃、不锈钢等现代器皿的兴起,全凭手工制作的锡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稀罕之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8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