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清明家族祭祖是了不得的大事,过年可以不回,清明祭祖必须回。我以前觉得无法祭祖,觉得就是封建的老一套。
祭祖的日子,固定是清明节的前一个星期六,大家好腾出时间,孩子也放假,祭祖就显得特别热闹,有家族团结,兴旺的寓意。
家族规定,年满18周岁的男丁,清明祭祖必须回家。家里辈份最高的长者,管理家族族谱,威望很高。
每一年的清明祭祖的管事人都不一样,男丁按照辈分,从大到小,一年轮一个,轮到谁,就谁家管事。
当年的有关祭祖的一切事宜,比如安排人手,购置祭品,买菜等,都需要提前准备。
清明祭祖当天,妇女们就在家准备后厨事宜,洗菜,切菜,女人一概不允许上坟。
家里辈分高的人就杀公鸡,淋钱纸,就是给死人用的钱撒上公鸡血。
其他人带上抬起祭品,有猪头,鸡蛋,五花肉,花生,还有当地的米酒。
用货车车拉上满满的一车花炮,鞭炮,还有坟头用来插的五色花。
更重要的事还要敲锣打鼓,吹唢呐,这是好玩的差事,都抢着干。
其余剩下的人,有人扛着锄头,有人拿着镰刀,坟头除草,修理要用。
从管事的人家里出发,家里烧香祈祷告知祖先后,放一卷大的鞭炮,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祖先们都是土葬,早年葬得很零散,好在现在路修好了,倒也快。
每一个坟头都要祭祀,唢呐锣鼓响,烧香烛纸,花炮,除草,垒坟头,磕头跪拜,必不可少。
长辈还会细说先人的事迹,告诫子孙后代,不能遗弃,每一年都要来祭祀,不能让先人成为孤魂野鬼。
在山间地头,荒郊野地,来回地转,基本上都要忙到下午1点多,才能把全部先祖祭祀完。
回家后,管事人就开始安排人手下厨,好几个大灶台,人手又多,又是做现成的,20多张桌子的菜,1个多小时就搞定了。
大家喝酒,叙旧,联络感情,一大家族人热热闹闹的。
酒足饭饱后,妇女们洗碗,收拾,打扫卫生。
男人们就开始算账,祭祖所有的开销,按照祭祖管事人的那一辈,所有费用均摊。
然后就确定明年的祭祖管事人,以及本家族的其他事宜。
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就算完成了,大家又各自天南海北去了。
以前我对家族清明祭祀,颇有微词,老古董,太繁琐了,但是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这是大忌。大家都积极参与,我也不能扫大家的兴。
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大,我开始慢慢理解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外发展,一年到头,甚至过年都不回家,现在的孩子们谁也不认识,很生疏。
清明祭祖,就是最好的机会。通过严格的家规,庄重的仪式感,扫墓,缅怀祖先,也可以让年轻人联络感情,增强凝聚力,家族才能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