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作为周秦故里,在许多礼节上面继承了周礼,各种仪式特别讲究。周原的婚礼比较讲究,有感于婚礼逐渐缺失,进行整理,为以后婚礼提供借鉴。
除了自由恋爱之外,古今许多婚姻还是由媒人说定,如今也是。
双方感情到达一定成都就得考虑婚姻大事了,首先得到双方家中看望对方双亲,我们这叫“看屋子”。事实上就是拜见双方家长,两方家长一起做一起谈论一下婚姻的准备。包括嫁妆,彩礼的多少。这时候双方父母还得给未来儿媳姑爷准备见面红包,什么,之类的。见到对方的小孩也要发个见面的红包。
之后就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交割彩礼,定亲。财力给女方之后不能全收,女方必须得退回一部分,多少由女方了。这时候除了彩礼外,三金这些也得购买好,交给女方。另外,烟酒之类的都得准备双份,后续好多方面送礼都得是双份,好事成双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南方提前找当地相师算好结婚,进门的日子,告诉女方。家族中重要的长辈前去是必须的。
这时候还得弄清楚双方的属相,结婚当天还得避免新娘进门的时候见到相克的属相的朋友。然后双方要把婚礼的时间通知给各自的亲戚朋友,并发给喜帖,邀请婚礼当天准时来参加婚礼。
结婚前三四天男女双方都得准备自己的东西比如婚礼的食物。这时候主人会通知族人以及周边的邻居携带工具前来帮忙。当然现在好多人家图所省事就直接在酒店待客,只需要在家里准备一些下面的材料和锅具就行。我不太喜欢这种方式,所以就不写了,因为一切都比较简单,都是酒店准备好的,主家只要到时候把人接过去就行。
按照传统的,主家会找专门的租户租赁大棚,桌椅,现在还有一些气门之类的。然后邻居亲朋好友会提前帮助把大棚搭好。现在好多还请了专业的司仪,他们会过来自己组装一套T台用于婚礼当天的仪式。
当然了,布置婚房也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各种贴纸,气球之类的,把新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当然这几天开始,大家基本上就开始在主家吃饭了,基本一天三顿本地特色臊子面给亲朋近邻们管饱,甚至吃上一个礼拜,门口的水渠都被臊子面染红。附近的狗仔和猫儿这时候也就赚到了,收拾宴席的骨头餐羹都便宜了这些家伙。
一般结婚前两天就得待老客,男女各自有自己的规程。意思大概就是提前通知下村子人要结婚了,到时候要请大家帮忙。待老客菜比正式宴席菜要少些,当然有些人家里也会准备得比较多,这次宴席主要在晚上。
结婚前一天,女方收天祥,就是各亲戚族人给女方准备的嫁妆收集起来,第二天好方便出门的时候把南方拉走。当然女方举办一场宴席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传统的婚礼中这一天南方是不用到女方家中的,如今改革的比较大,好多男主都会在这一天去女方家里,帮助待客,宴会上也要给女方亲戚敬酒。
结婚前天稍晚些时候,男方上坟祭祖,祭品烟酒,香纸钱。家中也要烧香,祭祖,祭灶,土地。然后有些地方还将就晚上找个光棍睡新床,不知道这个叫什么讲究。通常这天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但是这个规程现在已经变了。
婚礼当天一大早,全族人及亲戚朋友就得开始准备了。贴对联的,做菜,准备酒席的。放炮的,迎亲的都准备得妥妥当当。
亲戚提前到来,先会上礼,一般就是给钱,有些还会带些礼品。上完礼,有专人招呼客人进大棚里边,专人给端上去一碗碗臊子面。这个在我这叫喝汤,好多时候在正餐之前都有喝汤的说法。
然后就是新郎,族里长辈带领新婚车队出发迎接新娘,这时候得多带年轻小伙,因为接新媳妇不是个简单的活。而且迎亲车队,来回不走一条路,不能走回头路。一路放炮,到了村口,路口都得放炮,村子村口见到碌碡和大石头还得压上红纸。当然这其中得有哥哥嫂子(表哥嫂堂哥嫂都可以)给带路,提个篮子,里边有准备好的礼品,其他像莲菜,烟酒,猪头肉这种也是提前准备好的,都是双份。
新郎到了新娘家首先得推门(挤门),女一切停方已经提前找人关好门,找人顶上。这时候南方就得撒红包,最终还得靠随从的小伙伴们出力,一道道门的往进挤。因为这个事不知道多少门被挤坏了。
最终进到新娘的闺房还得找鞋子,这时候就是伙伴们的事了,找不到鞋子新娘是不会上车的,找到鞋子后,新郎给新娘穿上才可以出发。然后女方伴娘团通常,还有一些其他刁难新郎以及伴郎团的小游戏。通常这时候丈母娘就会亲自给新姑爷下碗挂面,打个鸡蛋,表示满意。女方婚床上还得有高备份女性,比如女方母亲,奶奶镇着,姑爷要接走新娘,还得给个离娘的红包。然后就搬运嫁妆上车,安排娘家人上车。
然后新郎背起或者抱起新娘上到婚车上,新娘的车是头车,走在最前面。放炮后就开始出发,走跟来接亲时不一样的路。一路放炮去新郎家,现在基本上都会有摄像队伍跟随全程拍摄。这个过程都得有个新郎的兄嫂跟随。
婚车进村了就开始放炮欢迎,然后到门口就是叫新娘下车。我这块叫新娘下车是没有红包的。但通常女方有个亲近的小孩会被新娘抱着坐在头车,一般都是新娘的侄女侄子,叫“压车”(押车)。这时候先得给压车的小孩红包,把小孩哄下车,新娘才会下来。新娘下车后有新郎姐姐之类的会给新郎新娘搭上被面。
然后就开始进门,先得进新房。走在大门口还得过门槛,现在好多没有门槛的人随便找根棍子用红纸一包放进门里。两边还得两个草人,也用红背面包上。新娘走到门口就会开始撒五色粮食之类的,里边夹着些硬币还有其他彩色亮片。我们小时候人家结婚的时候就蹭过去拣硬币,现在好多把这个仪式放到婚礼仪式上了。
当然空档就得把新娘家属往酒席里边招呼了,并且把嫁妆卸下来。但是这些嫁妆中有箱子之类的带锁,钥匙由专门的新年亲属小孩带着,这可是个美差,拿着这些钥匙,可以讨个大红包的。
刚开始婚房没有门帘,新娘进门之后会女方拿来门帘会给挂上,这时候南方又得一个大红包。女方进门后先得洗脸,这个洗脸水也是有讲究,里边放着硬币,还有一根葱好像。新娘洗完脸,有男方的亲戚会给新娘倒洗脸水,完毕后新娘得给人一个红包。
之后就是摇核桃了,但是南方提前找了小孩压床,或者叫滚床,这事我以前也干果好多次,非常好玩。新娘得哄小孩下来,通常是给小孩发红包,小孩满意了才会下来。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摇核桃,一般是由男方好友,家庭比较美满的同辈兄弟来操作。新郎新娘站在新床上,主持人边摇动装在红色盒子中的核桃再说上一套次,总之就是吉祥话,但是比较俏皮的那种。
这时候宴席也有条不紊的准备中,先安排亲戚朋友们坐下,后安排邻居们就座。婚礼以祖辈父辈自己的舅父为最尊,坐上席。过去上席是靠近席蓬口的地方,如今舞台在里边,靠舞台左手边最近的桌子就是上席。
然后就是正式结婚仪式,主持人宣读结婚证书,鸣炮示意。刚开始还得有双方的长辈发表一些感言和祝福,然后就是拜天地,父母,还有岳父母,表示对双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双方父母还得给新娘红包或者金首饰之类的见面礼。经常还要折腾一些喜公公,喜婆婆给他们脸上涂抹锅底灰。也有一些小的互动节目。
之后新郎新娘回去在屋子吃点东西,喝个交杯酒。就要准备去宴席上给亲戚朋友敬酒了,通常有长辈领着,因为好多双方亲戚不认识。
完了之后就是开始正式的宴席,亲戚朋友们开始吃喝,新郎新娘以及喜公公,喜婆婆给亲戚朋友们敬酒。这时候婚礼司仪们就开始尽情地表演。我们这边最后一道菜是一道汤,汤上之后一阵祥和的宴会后婚礼就算结束了,亲戚朋友们吃好后就开始离席。离席的时候就给有专人顺手发上”回盘“。演戏上要给女方家的小孩子们每人一个红包。
这时候当然也要送娘家人,娘家长辈也要给新郎家叮嘱几句,叫“交人”。大概就说这些,娃在家里娇惯了,犯了错误亲家要多担待之类。之后派车队把娘家人送回家。
婚礼完毕还有个隆重的谢媒仪式,通常得由男方舅舅和家族长老主持。就是置办一桌酒菜,由这些舅舅家族长老以及新郎新娘也要亲自为媒人敬酒表示感谢。之后为表达感谢还得附带一些礼品,比如烟酒必不可少,另外像猪头肉,皮鞋,红包也是必不可少的。
之后一切就算圆满了,安排帮忙的人开始吃饭。完了就拆篷,归还租借来的东西,收拾打扫婚礼产生的垃圾。
这边婚礼当天晚上就是闹洞房,其实就是闹新娘,跟新娘开玩笑。闹洞房我小时候经常参加,感觉比较低级趣味,少儿不宜,但是通常这些家伙们就是叫我们这些小孩们去闹洞房,及其无语。
后第二日,新郎要带着新娘给族人人点烟,认认门。门人还要再给新娘子准备个见面钱,通常不多。
同一天,新娘的母亲还得来看新娘,因为前一天新娘目前是不过来参加婚礼的。但是现在好多都已经把这项省掉了,结婚当前新娘全家就都过来了。
第三天就是回门了,新娘带新郎上新娘家。这时候也得给新娘族里伯伯,爸爸(爸爸的弟弟)们准备一些烟酒礼品。
至此,整个婚礼才算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