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中国官民同敬、最有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司祭、祭品、舞蹈、音乐等通过师带徒方式传承,已确认代表性传承人36人。目前已从湄洲妈祖祖庙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妈祖宫庙多座、信众2亿多人,万台湾同胞中,有万信仰妈祖。
妈祖雕像
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的关于“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这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对保护妈祖文化、传承信仰习俗、挖掘文化内涵、推动广泛传播、扩大世界影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妈祖信俗也称为娘妈信俗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祭祀妈祖大典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信众给巡游中的妈祖“挂脰”
福寿双全老人为妈祖梳妆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妈祖是该信俗的核心,包括口头传统、宗教仪式以及民间习俗,遍布中国的沿海地区。每年都会有两次正规的庙会来纪念妈祖,届时当地居民、农民和渔夫此时都会暂时放下他们的工作,并祭献海洋动物、供奉妈祖像,表演各式祭祀舞蹈和其他演出。信奉者们向妈祖求子、求平安、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求幸福。
妈祖金身出巡天下
湄洲妈祖金身登船在海上巡游
妈祖文化包括妈祖信俗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两岸共同的宝贵财富。妈祖信俗千百年来为百姓所崇拜而传承至今,尤其是台湾民众普遍信仰妈祖,不仅是出于祈福消灾,也是寻根谒祖、民族精神的传承,很多人都把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更好地保护妈祖信俗。
妈祖巡游结束时的回銮仪式
妈祖信俗申报世遗成功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无疑是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好事,对进一步发掘、整理妈祖文化,促进海内外妈祖文化学术交流,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同时对凝聚炎黄子孙,特别是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
年代,在两岸交流开放以后,台湾许多妈祖庙蜂拥前往福建湄洲岛进香,并捐款兴建殿宇。
台湾苏澳镇南方澳南天宫的纯金妈祖神像
台湾妈祖“上轿典礼”
妈祖信俗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其在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弘扬大爱精神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湄洲妈祖祖庙寝殿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初称“天妃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道教庙会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