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一种特有的口头文化,深刻滋润着每位华夏儿女的灵魂。其中包括民歌、民谣还有一些俗语等等,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这些大多数都是老百姓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还有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就迎来了年第一个小长假——清明,旅行计划也被许多人提上了日程。但在计划之余,人们也不能忘了上坟。清明是全国最大的一次祭祖活动,外出务工的人都提前回到家,为逝者送去祭品,聊表内心的思念之情。
历史发展到现在,国人们一直有“死者为大”的观念,如此重要的节日面前,前辈们当然也是有着自己的讲究。比如流传的这句“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女婿顶半个儿子呢,这上坟怎么还羞辱先人了?有没有道理?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地位下,女性很大程度上的男性的“附属品”。男人在家都会被尊称为“爷”,女儿的夫君也被称为“姑爷”。女儿如果外嫁就会跟随自己的丈夫姓氏,比如夫家姓王,就叫王氏;夫家姓刘,就叫刘氏等等,一旦有了这样的称呼,那就不是娘家的人。
因为生产力低下,很多时候女性都被认为是“赔钱货”,一旦嫁出去,更被叫做“泼出去的脏水”,再也不可能收回来。女儿都是“外人”了,女婿难道是自家人?在给先人祭祀时,不允许有外人出现,当然也有这样的说法。
一个家族竟然让外人来上坟,是不是家族衰落了还是吃人家的软饭了?只要女婿过去,家族就会受到旁人的议论,好的坏的都有,谁愿意受这样的嘲讽?同时每家的气场不一样,只要参加别人的上坟仪式,就容易造成混乱,这对主家和客家都是不利的。
从主家的角度出发,这是它们家族的仪式,有外人参加,一定会惹得祖先们不高兴,当然也不会有好运的保佑;对客家来讲,气场混乱之后会对运势产生印象,进而导致霉运的发生。不仅如此,还有一种非常荒唐的说法,就是后继无人。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下,一个家族想要传承那就必须有男性。如果让女婿来上坟,那就代表着自己生不出儿子,自己也接受了这一现实。从根本的角度出发,自己也已经承认了家族没有后人,只能依靠女婿来完成这一任务。
其实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品史君也始终强调一点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些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去继承;那些对社会发展有负面影响的,我们自然也需要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去粗求精、去伪存真,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