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义乌商报
墓区工作人员在清扫垃圾
在义乌,清明祭祀有“头三尾四”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前后,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往陵园、公墓祭奠已故的亲人。今年清明见“清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清明祭祀多了生态、文明的元素,但仍然存在不少陋习。
清明节前夕,我们来到商城大道一侧的奇山陵园,这里有约2万穴墓地,从上周起就有人陆续前来扫墓。我们看到,前来扫墓的不少市民都手捧鲜花,但也有不少人手里提着祭祀用品。走进墓区,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他们说,目前已进入全天候保洁时段,每天要清理大量的垃圾。这时,空气中飘来一股难闻的气味,我们往四周一看,只见一处墓碑前摆放了很多供品,有鱼有肉有清明粿,由于当天气温较高,这些供品已经腐烂变质。墓碑一旁的地面上,有大堆焚烧祭品留下的灰烬,一阵风吹过,粉尘起舞。工作人员赶来,边清理边介绍说,由市民政局殡仪馆统一管理的奇山陵园,始建于年,规划建设墓穴2万穴,目前容量已基本饱和,陵园内松柏等绿化花木枝繁叶茂,但前来祭奠的市民总是爱使用火烛,或点香或焚烧各类祭品,稍不留意,还会点燃墓穴边的松枝,一旦发生火灾,整个陵园极易成为一片“火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明节前后,每天有两三万市民前来扫墓,不少人来到陵园后,将墓区的花卉折断带走,任意践踏草坪,乱扔果皮、烟蒂、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给原本整洁的墓区环境造成污染;少数市民不听劝阻,在墓区燃放烟花爆竹;众多市民在墓碑前摆放各种祭品、酒水等,常常弄得一片狼藉,负责清扫垃圾的工作人员往往要工作到凌晨,最繁忙时要清扫到天亮,清理出的垃圾有三四吨之多。
昨日上午,我们驱车从商城大道往江东方向行驶,看到前方远处的山体上冒出缕缕青烟,还不时传来一阵阵鞭炮声,这分明是有人在扫墓。随后,我们从东义路往江东九联方向行驶,发现同样的场景在道路一侧的山体上也不时出现。在环城南路南山公园段,一位市民说,每到清明、冬至时节,总有大批市民前往南山扫墓,焚烧纸钱、偷偷燃放烟花爆竹是常有的事,有一年还因为上坟烧纸钱引起了山林大火。随后,记者一行又走访了稠江、江东的一些墓区,发现焚烧供品、燃放鞭炮(散葬区严重)、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祭祀行为较为普遍。
采访中,市民监督团成员表示,用文明、环保的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从根本上就是要摒弃丧葬陋习和封建迷信,市民可以选择一种既能表达心意又不影响社会环境的祭祀方式,比如鲜花祭祀、清洗墓碑、网上祭祀等都是文明、环保、绿色的祭祀方式,如果大家都争当移风易俗的典范、革故鼎新的先锋、激浊扬清的模范,那么殡葬文明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清明祭祀也会更加生态与文明。
墓区的地面上有燃放鞭炮后留下的纸屑等
短评
绿色祭扫更“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不仅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气,还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体现的是感恩的胸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清明祭扫“烧”的习俗仍没有改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烧”的物品也上了档次,在一些殡葬用品店,堆满了各种纸钱、冥币,还有纸扎的各类家电、汽车、人物等,让人眼花缭乱。据了解,这些物品被运到墓地后,都被点燃化为了灰烬。祭品化烟,随风而散,人们争相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孝心”。
其实,祭奠先人的方式还有很多,何必一定要“烧”。昨天,笔者的一位朋友举家前往乡下扫墓,带了几盆菊花和逝者生前爱吃的水果,他们先清除墓地上的杂草,随后静默地站在墓碑前……没有震耳的鞭炮声、没有呛人的浓烟,只有深切的缅怀与美好的祝愿。相比争相烧祭品,这种文明的祭奠方式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而且,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还包含着踏青、春游等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日子,一家人相邀去墓地、陵园文明祭祀先人,而后再去踏青,文明寄托哀思,又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这恰恰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又何必攀比着“烧来烧去”呢?若因烧祭品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就更加得不偿失了!毅行
(原标题《焚烧祭品乱扔垃圾清明祭祀仍存不少陋习》,原作者吴功俊、王明升、陈航、龚惠英、刘军。编辑楼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