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是大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也是把“仁”放在第一位的。

可是在《道德经》中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乍听起来,很难让人接受。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他最看重的就是“仁”,而老子却说“圣人不仁”,这不是跟孔子唱反调吗?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其实,老子说的和孔子说得并不矛盾,“不仁”和“仁”是一不是二,都是一回事。“不仁”也是“仁”,而且是“仁”的最高境界。这样说好像比较难以理解,下面我们仔细分解一下。

先从“刍狗”说起。刍狗,就是用草结扎而成的狗,在古代是一种祭品。古人祭拜天地鬼神,祭拜自己祖先,都会摆上一些供品,表示自己的诚意。开始的时候,是杀一些活的动物来祭祀,但毕竟成本太高,一般人家负担不起,所以后来就改为用草扎成的动物,最主要的是表示自己的诚意,而不在于那个祭品,所以祭品是否贵重,大家也就不计较了。

这个“刍狗”,在没有祭拜之前,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乱动,不能搞脏了。但是在祭拜完之后,就没人把它当成一回事了,随便丢掉就算了。那刍狗的结果怎样呢?就是回归天地之间,任其自生自灭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3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