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五谷六畜是古人生死攸关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衣食无忧而后知礼,古代历代君王通常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与农业发展,并会为此专门设立粮仓。上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造灶熟食,让其族人不再生吃食物;神龙氏则尝尽百草,定下五谷,让百姓吃上食盐;黄帝也开始用地耕田。周朝周武王第十五世祖后稷有了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粮食作物种类增多,主要的是五谷。而“五谷”在古代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稻、黍、稷、麦、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没有稻。二是指麻、黍、稷、麦、菽。后来的三字经,将“梁”也加了进去合称为“六谷”。“黍”在北方叫黍子,去壳碾成米后叫黄米,有粘性;“稷”在北方叫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不粘,稷黍本来属于同一类别,只是粘性不同而已。黍在古代是比较好吃的一种谷物,稷在北方长期占据着主要地位,所以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被封为谷神。那时候,土地神被称为“社”,与谷神合称为“社稷”,后来社稷一词被指代国家。“梁”是稷的优良品种,由于茎非常高,故而又被称为高粱;“菽”在古时是豆类的总称;“麦”可分为大麦、小麦、元麦和燕麦等,产区主要在中原和北方,旱地可种植。“稻”在南方叫稻谷,去掉稻壳后就叫大米或糙米,去掉糙米的薄衣后,就是精米或白米。古人喜欢把小米和大米煮成米粥,或将它们磨成粉,做成面条、包子、馒头等。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小米和大豆。古代也有饲养六畜,六畜泛指家禽,分别是马、牛、羊、鸡、犬、豕。牛一般分为水牛和黄牛,牛在古代是很珍贵的,只有达官贵人才吃得上;羊分为山羊、土羊、绵羊、羚羊等,是最早用作祭祀的祭品。古时熟的肉食叫作肴或佳肴,主要是用猪肉做的大块肉、肉羹、干肉、腌肉、肉酱等,而条件不好的百姓一般是吃不到这些肉食的。据唐朝的《朝野佥载》记载,武则天时期的官僚家肉食即便有了蛆虫,也不会给奴仆吃,奴仆头头吃了一点被发现后,竟被强迫喂蚊子直到吐出肉来才做罢。吃肉在古代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表现,只有贵族皇室和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吃,他们都是“肉食者”,平民只能吃素。煮肉的工具叫作鼎,是圆腹,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可在下面烧火,大一点的鼎可以直接装下一头羊或一头猪。鸡,原本是野生的,叫雉,不过在我国战国前后就开始人为养殖,鸭原本也是野鸭,叫鹜,家养的叫舒凫;野鹅叫作雁,家养的叫舒雁。在春秋时期的古籍中还有关于捕食鱼虾的记载。醋也叫做醯(xī),很早就存在,距今有着三年多年的历史,有了醋和盐,就可以调味制作酸菜。唐朝时期,醋和盐都已经普遍使用,一般到市集就可以买到。古代储存粮食的瓦器,叫作缶或盎,小口大腹,在上周时代用来煮食物的铁锅,称作“镬”,无足、双耳、圆底,除了镬还有一种“釜”,也是圆底的锅。曹植的《七步诗》中提到了“豆在釜中泣”,说明魏晋时期煮豆子用的就是釜。古人做饭用的甑,是一种底部有透蒸汽小孔的盆,里面放上米粒后,再放在有水的釜上蒸煮;而盛饭菜用的瓦器叫作豆,是一种有盖子的高脚碗,除了豆,还有用竹器的。上古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而是用手,到了周朝末期才出现筷子,在那时叫作箸,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3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