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小年用麻糖祭灶,除了让灶神上天言好

小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也称“送灶”、“祭灶”,是古代“五祭”之一,传说是“送灶神回天宫向玉帝述职的日子,汇报他掌管的这家人一年的表现,具体到:家庭是否和睦、夫妻是否恩爱、孩子是否听话、老人慈爱、子女孝顺与否等情况,玉帝会根据他的汇报来进行奖惩”;

因此,家家户户都希望灶神能为自己家多说好话,用“麻糖”来做祭品,因为麻糖除了甜香之外,还非常粘,古人希望把想说坏话灶神的嘴“粘住”,或者希望灶神说出甜美的赞美之词,这是古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具体表现在,会把灶具打扫得干干净净,其重视程度可以与三十晚上接神相比。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至三十晚上,这段时间家中是没有灶神的,因此孩子、家人说话、做事属于百无禁忌,不用担心被灶神发现,为了避免孩子在此期间说出不好听的话语,就给孩子吃麻糖,希望麻糖可以粘住孩子的嘴,避免祸从口出,也希望孩子能够变得会说话,见到长辈能够说出好听的请安话语,这也是古人小年吃麻糖的一个原因;

关于麻糖,还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最为有名的是湖北孝感麻糖,它背后还有一个让人捧腹的笑话,我们可以得出“馋人和懒人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如果缺了他们,社会的需求会少很多穿着发明,美食也不例外”。

湖北孝感的麻糖,有两个主要的传说故事,一个与塘坊老板娘有关,馋嘴的老板娘经常偷吃自家的糖,一次在腊月期间正在偷糖吃,恰巧被老板发现,一不小心,就把糖跌落在生芝麻堆里,沾满了芝麻,老板非常心疼,又舍不得扔掉,只能埋怨老板娘;

老板娘便告诉老板,这样沾满芝麻的糖,可以放在锅里烙熟了吃,又甜又香,格外好处,老板进行尝试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一道美味就被这位馋婆娘发明了,这就是孝感麻糖的最初原型,后人经过更为广泛地尝试和改进,增加了椒盐、花生、生姜、开心果等辅料,让其变得更加脆、香;

另一个关于麻糖的传说,与董永与七仙女有关,董永是有名的孝子,因“孝”而“感”动七仙女,与孝感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麻糖与他们的孩子董宝有关,是来自上天的馈赠,因此口感非凡,在人间自然大受欢迎;

除了这两个有趣的传说故事,还有一个是关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据说他品尝孝感麻糖后,赞不绝口,后来孝感麻糖自然就成了皇家贡品,声名大噪,受到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3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