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潮汕人的民俗日历里,这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嬷生”,这一天是潮汕人信奉的女神妈祖的诞生日。在潮汕家家户户要备办贡品,善信们要带香烛甜粿大鹅去“落宫”,不少乡村还要做戏、营神,祈求嫲祖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兴旺!
妈祖,潮汕人又称为天后圣母(林姓也称之为“姑母”),相传妈祖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姓林,名默娘。性格和顺,乐于助人,精通医理,且能预示吉凶,所以每次岛上居民出海都能得到妈祖的预示。传说在妈祖逝世后,依旧在海上显灵救过往的商船,因此百姓们都立庙奉祀,以纪其功。
今年的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周年,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潮汕很多家庭都会蒸甜粿,杀鸡卤鹅炒面条作供品祭拜完妈祖,特别是海边的乡镇,更为隆重。甜粿由糯米粉加上等蔗糖水拌匀,在竹蒸笼慢慢蒸熟,柔软清甜,且不易发霉变质。老辈人搭红头船出洋谋生,顺风顺水也要个把月路程,遂带上甜粿作为干粮。与海深深结缘的潮汕人于是把甜粿用来祀拜海神妈祖。
潮汕人几乎家庭里都设有妈祖神位,待到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摆上八仙桌,用平日量米用的竹筒装上八分满的米,放置在桌子前沿的中间,插上三炷清香,就算是妈祖的神位。也有一些识字者,用一小片红纸写上“天后圣母”四字贴到插香的竹米筒上,祭拜毕,红纸撕掉,竹筒恢复量米的使用功能。
大多数人家只在家庭设临时神位祭拜妈祖,还有一些“诚心”者,除了在家里祭拜,还要再备一些供品跑到老妈宫、厦岭娘妈宫、华坞妈宫、妈屿妈祖像对着妈祖塑像顶礼膜拜,方显虔敬。故是日,这几处地方的路道“人满为患”。
潮汕的小孩子,家里祭祀,拜完天神,心里最期待的,就是等美味的祭品献完祭,然后一饱口福。在嫲生这个大节,祭拜的食品也很有特色,分别是大鹅、甜粿还有炒面。
潮汕的鹅,以个大肥美的狮头鹅最为有名。头科狮头鹅在春节前上市,是蕃薯饲养的,最为肥美。到了农历三月,头科鹅已近尾声,此后就是二科鹅应市。二科鹅是食草鹅,肉质较差。所以趁“嫲生”宰杀肥鹅,既是敬神,也饱口福。
有部分乡里更是在妈生时有赛大鹅的习俗,各家将肥大卤鹅摆于祠堂供桌上,相互比赛鹅之肥大、肉制功夫之精致,借此反映农家在妈祖保佑下得以殷实的状况。
潮汕人“妈生”还有吃炒面的风俗,炒面就是面条炒韭菜、豆芽,正寓诞生与长寿之义,其中又另有深意。潮汕话称面条为面线,棉纱也成纱线,两者形似名近,使之联想到妈祖传说中林默娘手中的渔网线。
传说林默娘升天前在家纺纱织网,每当亲人出海遇险时她便握紧纺车,挽紧纱线,闭目入神,海船上的桅索便不会被风暴撕断,得以逢凶化吉,平安通航。
潮汕人“妈生”吃炒面,意在消灾解危,祈求平安。
而在澄海上华湖心
今天三月廿三
上华湖心纪念妈祖诞辰周年
举行了隆重的文艺巡游活动...
澄海区上华镇湖心乡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都会举行文艺巡游活动,以此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其浓厚民俗风情名闻粤东一带!处处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妈祖信仰成为了连结乡情乡谊、团结友爱的桥梁与纽带。
湖心乡妈祖诞辰周年湖心乡简介
▼
弘扬妈祖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天后圣母亦称“天妃”,俗称“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公元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出生地是福建莆田湄州湾畔,父林德,母王氏。
林默幼年天资聪颖、过目能诵,她终生行善济人、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都感颂她。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林默登上湄州峰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传说她在这一天"升天"成仙,人们就在她升化的地方建祠奉祀。
南宋时期,中国南方海上贸易兴旺,据说天后经常显灵护航,她的大慈大悲及法力无边,获得当时知识分子的崇信,再由朝廷屡赐封号,于是天后就成为南方海上之神。
因为妈祖姓林,湖心乡民也大都姓林,所以尊称妈祖为“姑母”,值此“妈祖诞辰”周年,湖心全乡上下通过文艺巡游的形式,欢庆本乡的经济发展、社区进步、生活安康!五谷丰登、财丁兴旺、国泰民安。
↓今年年庆典现场图片↓
视频:via::澄海、意味潮汕、汕头味道、
宋诚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