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祭祖不怕累维修老坟做得对有一种思念,叫清明。年年清明,年年思念。每逢清明,总会泛起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每年清明节前后,远方的旅子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奔赴农村老家,扫墓祭祖,缅怀逝者。正如古诗所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年4月3日(农历牛年二月二十二),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当天早晨6时20分,我和大姐蒋天菊、二姐蒋天金、弟弟蒋天伟、姐哥谢荣国、侄儿张鹏、侄女谢施秀和蒋群芳、外侄孙石静宸等一行9人,驱车从四川省成都市出发,奔赴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龙台镇。由于高速公路堵车,到达花桥镇已是中午12时30分。下车后,我们在花桥街上的一家饭店就餐,随后带上购买的祭品,分别前往花桥老家石槽门、龙台镇二家湾,先后在祖外婆、婆婆、外婆、外公、父亲、母亲和二伯的坟墓前,按照农村习俗,在坟头插上小白花,在墓前摆上供品、点燃香烛,燃烧纸钱,躹躬祭拜……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寄托着我们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祭祀完毕,我们乘车颠簸在龙台至花桥的破烂公路上,回到花桥镇已是傍晚7时许。由于老家房屋长期空置,年久失修,无法入住。晚饭后,我们便在花桥街上的一家小旅馆休息。这次回乡之旅,除了扫墓祭祖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维修外婆的垮塌坟墓。在那不平凡的年夏季,一场大雨冲垮了外婆坟墓前的石头。得知这个消息,我于年12月29日上午专程回到老家,查看了这座垮塌的老坟。此时此刻,看到外婆长眠的坟墓垮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外婆名叫刘道珍,生于年农历十月初九,因病于年农历二月二十逝世,享年75岁。如今,外婆在这座坟墓里整整长眠了55年。年4月4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当天,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和弟弟蒋天伟、姐哥谢荣国、侄儿张鹏从花桥街上出发,驱车来到外婆的坟墓前,借来工具,自己动手,维修外婆的坟墓。说来真是神奇,我们开工时,老天不再下雨了。此时,由天伟和谢哥打主力,我和张鹏当助手,抬石头、培土、抹水泥和河沙……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让这座垮塌的老坟基本恢复了原貌。此刻,我们又在这里放鞭炮、烧纸钱,告慰外婆。瞬间,我们仿佛听见外婆从坟墓里传来清脆悦耳的笑声……是啊——垮塌坟墓维修好,外婆显灵哈哈笑!在婶婶秦启炬家里吃罢午饭,我们又瞻仰了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屋,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这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因为“上班族”蒋天伟、张鹏在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4月5日)值班,所以我们不能在此久留。当天下午3时许,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屋,告别留守在老家的亲人们,驱车返回成都。一路上,因高速公路堵车严重,小车或走走停停,或停停走走,或绕道而行……就这样,到达成都已是深夜12时。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两天来,驾驶员谢施秀和张鹏在途中辛苦劳累,紧握方向盘,不敢打磕睡,而我们这些乘车者还可以在座位上睡觉。尽管如此,两位驾驶员却没有一点怨言……虽然远离故土在外奋斗,但故乡依然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方向。我们坚信,在天堂里的逝者一定会保佑天下所有的后人平安吉祥,事业兴旺,身体健康,万事顺畅!这正是——难忘牛年清明节,回乡扫墓不停歇。维修老坟祭逝者,感恩先祖留美德。资深新闻工作者蒋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