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渼陂古村,这里走出了共和国四位将

北京治雀斑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38103185511551&wfr=spider&for=pc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将军村,这里走出了梁兴初中将、梁必业中将、梁仁芥少将3位开国将军。如果再加上后来授衔的梁必骎少将,一个村子出了4个将军,这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是少有例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授衔的将军中,中将梁兴初、梁必业,少将梁仁芥都是渼陂人,在村中的辈分也是如前排列的。还有一位副军级首长梁玉贵,当过南海舰队后勤部参谋长。改革开放后授衔的新一代将军中,梁必骎少将名列其中。

一村出了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令人景仰,为之赞叹。这与渼陂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阵地分不开,也与自古传承的文化传统有关。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已有许多书籍作了记载,村中的将军馆中也有介绍。笔者在此只简要记述他们人生最辉煌的亮点和与家乡的关系。

三位老将军的经历基本相同。他们都是出身于贫苦家庭,少年时就饱受苦难。梁仁芥10来岁就要天天摸黑起床,帮人家做早点,白天下地劳作;梁兴初12岁就去学打铁,挑着沉重的铁匠担子走街串巷谋生活;梁必业13岁就去距家20里的罗家糟油杂货店当学徒,忍受不了饥饿回家种地,去街上叫卖农产品。他们都是在年红军攻打吉安时入伍的,梁仁芥18岁,梁兴初17岁,梁必业14岁;都是加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后来都属红一军团;都参加了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是年第一批授衔的将军。更相同的是他们都不怕牺牲,都对党、对祖国忠心耿耿。他们逝世时梁仁芥79岁,梁兴初72岁,梁必业86岁。还有他们都读了三四年书,这是渼陂的村风,再贫穷也不让后代做“睁眼瞎”。同代的红军战士之中,有文化的不多,他们也可算是知识分子了,这也是日后能成为将军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位老将军是一武两文。长征时,梁兴初任过团长,以后一直是军事主官,最高职位为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必业从当政治指导员起,以后升职一直是各级政委,直至总政治部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委。梁仁芥长征时是独立营政委,以后升任也都是政委,直至兰州大军区副政委。新任将军梁必骎是军事理论家,纯粹的儒将。这也与渼陂的文化传统相吻合,崇文多于尚武。

梁仁芥(—年)

梁仁芥将军随红一军团干部团长征时,与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会师,遇张国焘分离红军,后又入红二方面军,雪山、草地往返了三次,走了两年多的长征,吃了更多的苦。抗战时属八路军一二O师,年7月任三五八旅七团政治处主任,参与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武装斗争的形式,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解放战争时,参加了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各战役。抗美援朝时为第一军政委,回国后为六十八军政委,坚守和建设海防。年10月任解放军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政委。后来任甘肃省军区政委兼国防工办主任多年,年,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梁仁芥在村上房祠边的小学读书三年,因家贫辍学,帮父母做农活。曾经在陂头街沿街叫卖酥饼。他年去世,梁必业将军于第二年春天作了首《念梁仁芥同志》的诗,回顾了两人的交情:“我与仁芥是老乡,家居隔壁还同窗。沿街叫卖又相怜,贫苦少年俩互帮。己巳同入共青团,庚午携手把兵当。特委介绍到四军,共进红军大学堂。辛未分离常思念,长征巧遇黔路上。丙子西征甘宁边,防空重逢于宅旁。戎马生涯六十载,战斗工作各一方。人民公仆子弟兵,献身国家乃同行。共产主义宏伟业,终生奋斗永弘扬。坚持毛泽东思想,继承传统事业旺。人生短暂历史长,一代将比一代强。中国特色建设路,社会主义蒸蒸上。神州灯塔放异彩,五星红旗高飘扬。国民团结齐奋进,试看天下谁能挡。”

梁仁芥将军对家乡寄予厚望。年12月3日他给渼陂村党支部的信中说:“我离休在即,有机会可能的话还想返乡探望大家。遥祝同志们努力领导乡亲们……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大发展,农工副都抓紧,使家乡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尽快富起来。生活幸福了,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

梁兴初(—年)

梁兴初将军在抗战时期,是令日寇胆寒的“梁老虎”。率团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任主攻;进军山东,威镇四方。解放战争之初,在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第一次大规模对拼的东北四平之战中,梁兴初指挥的部队打败了国民党的王牌军。在指挥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黑山阻击战中,梁兴初的部队获胜。抗美援朝时任三十八军军长的梁兴初,穿插阻敌,夺取德川之战胜利,扭转志愿军第二战役的局势。当时的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令中非常高兴地加上“三十八军万岁”之语。此后,“万岁军”也成为三十八军的代称。“文革”初的年3月,毛主席亲自点将,要梁兴初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到任后,稳定了那里混乱的局势。

打铁出身的梁兴初,有铁打的意志。他9次负伤,4块弹片到老都没有取出来。一次子弹从他面颊穿过后脑,昏迷了三天三夜,棺材就放在身边,竟然神奇地活了过来。梁兴初在军界享有“虎将”之誉,他创造的功绩自然也会在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描述的松骨峰战例、电影《奇袭》和近几年反映四平保卫战、黑山阻击战的电视连续剧,素材都出自梁兴初率领的部队。热播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塑造了抗战时期我军将领姜大牙随性又威猛的形象,就是以梁兴初为原型的。

梁兴初是林彪的爱将。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梁兴初的政治命运受到了影响。但经专案组反复审查,他没有参加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不受处分。梁兴初去世后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中,称他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指挥员”,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渼陂村的老人说,梁兴初的父亲叫梁家宏,是个篾匠,在陂头街开了个卖祭奠亡故先人的纸扎祭品。母亲叫刘寿菊,除了做家务就是糊纸人纸屋,生意很不太好。母亲生了9个孩子,因生活艰难7个夭折,只活下了梁兴初和弟弟梁兴祜。梁兴初9岁时,贫困缠身的父亲还是决定送儿子去读书。梁兴初在村上的私塾读了两年书,又到家族办的小学读了一年。父亲身体不好,看病欠钱没法还,12岁的梁兴初只得去学打铁混口饭吃。三年学徒期满,还要帮师傅做两年事才有很少的工钱,可师傅还常拖欠不愿给。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说是那年端午节,梁家没钱买糯米包粽子,梁兴初觉得自己长大了却不能帮衬家里,很难过,就向师傅提出预付上半年的工钱。谁知师傅听了暴跳如雷,说还只五月初你就要半年的钱,痛骂一顿,把梁兴初轰出门,说再也不认这个徒弟,梁兴初没拿到一分钱工钱。年,已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梁兴初回家看望母亲,铁匠师傅知道后,觉得这下完了,当了大官的徒弟肯定会来报复,吓得躲到外面去了,交代老婆赶快拿些钱托人送给梁兴初,说是偿还当年欠的工钱。梁兴初听了哈哈大笑,说师傅怎么还记得这点小事?他退回钱,请师母和母子吃了顿饭,还送了两只鸡给师母带回去。

梁玉贵(—年)

梁玉贵,旧居在孝友堂东侧。父辈以务农为生。年2月参加红军。年入红军中央教导师卫生队。年任新四军军部卫生队队长。年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代理部长。年任新四军十八旅疗养所所长。年任医院副院长。年任三野三十一军卫生部副部长。同年任三野三十一军后勤部部长。年任福建省军区兼十兵团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年任南海舰队后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级。梁玉贵在军队里主要是做医生和从事卫生工作,留下的史料很少。有段历史值得铭记,就是年9月新四军在江苏常熟组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战士受伤,在阳澄医院,收住36名伤病员。梁玉贵和十多名医护人员,从医院到阳澄湖医治伤病员,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后来编成了家喻户晓的现代京剧《沙家浜》。

梁必业(—年)

梁必业和梁兴初在解放战争期间,两人同在一个师任首长率兵挺进东北。抗美援朝时著名的“万岁军”三十八军,也可称“梁家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解放后,梁兴初两度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次是年2月,兼总政组织部长,管军队的干部配备和任用。第二次是年12月。当时的总政主任是阴谋家张春桥。安排梁必业去任职是深谋远虑的叶剑英、邓小平。他当军事科学院政委,不知有多少高级将领是他的门生。长期在解放军总部任要职的梁必业,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渼陂村的故居,挂着一幅江泽民同志年看望梁必业的照片,意味深长,弥足珍贵。

梁必业在回忆录里说,他7岁开始在孝友堂祠边的国民小学读了4年书,因时局动荡,学校停办了,没书读,就去20多里远的泰和罗家墟杂货店做学徒。只有饭吃,没工钱;吃的也是老板吃剩的。有一天实在太饿了,就跑回家不去了,在家做农活,有时就沿街叫卖母亲做的油炸花生米。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去县城读高小,可无法实现。年,梁必业回到阔别50多年的故乡,他为侄儿们的题词中有一幅是:“团结互助,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奋斗,创美好幸福生活。”

渼陂村好多人说,梁必业的母亲刘年彩真是难见的好人。她以前除做农活外还会摆小摊,贩卖些火柴等补贴家用。解放后搞集体化,不准私人摆摊子。她年纪大了,在集体里做不了重事,就每天早上满村去捡狗屎牛屎,交生产队施肥,赚点工分。这时,她的儿子在总政当领导。老太太十分的善良谦和,从来不摆将军母亲的架子。最大的特点是见人就说吉利和祝福的话,不管大人小孩,听了总是高高兴兴的。

梁必骎,年生,年吉安高中(今白鹭洲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安航空学院,选调进部队,历任多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为博士生导师,是著名的军事哲学家,在军事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前沿性的成果。有被学术界誉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算得上完成了一大学术工程”的《军事哲学思想史》,被选为全国军事学研究生通用教材,他的《军事哲学教程》等大量重要论著,在军内外以至国内外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他身为研究生导师,还为军队培养了许多高级人才,在他所教的博士生中,许多人在各种岗位上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军队骨干和军事学科带头人。

梁必骎对家乡一往情深,念念小忘在渼陂读书和生活的日子。他在年10月7日回家乡探望时,赋诗《长相思》抒发思乡爱乡之情:“赣水流,富水流,岸边云樟古村幽。青山伴沃洲。少思眸,老思眸,志求文承永慕楼。前程人更优。”

当年时任吉安市纪委书记的刘屹烈去北京看望梁必骎将军时,他说,家乡有三件事在我的印象中特别深刻,一是过年初一这天到永慕堂领龙饼,一人两个,小伙伴们高兴得很,好大一个,觉得格外好吃。记得好像读书读得好的还会奖两个。二是我家后院门下面就是富水河,水大时我们就在院门口往下跳到水里去游泳。现在想起来很危险,那时不怕。不过大人发现了就要打屁股的。三是我家房子有两进,我兄弟俩睡在前面房间里,就在书桌上写字,很舒适。现在回去一看,房间这么小,可那时觉得房间好大的。

村上跟梁必骎一起长大的老人说,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做事,母亲在家劳作。按必骏小时候的样子,应该当武将,人也长得高高大大的。他常当小伙伴的头,带大家东跑西串玩游戏。还喜欢打抱不平,谁受欺负了,他就要去帮忙打架,比他大的也不怕,越凶的越要跟你打。于是,常有人到他家告状,说必骏又在打架。不过给同伴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必骏会读书,年在陂头小学毕业时,是全区会考第一名。梁必骏也带过兵,在新疆当过独立营营长,还当过南京步兵学校学员队政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0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