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断魂”,又到了祭奠已故亲人的时间。南方地区称扫墓或者拜山,北方地区叫上坟,您哪里是什么说法,评论区留言。
清明上坟的习俗
清明节祭祀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它代表后世人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先的孝心。因为地域不同,清明上坟的规矩也各不相同。
有些地方上坟的时间是清明前十天后十天,有些地方则是清明前三天后四天。更有细分者:清明在阴历二月,上坟时间为清明后;如果是阴历三月,上坟时间则为清明前。
既然是拜祭已逝的亲人,就要有虔诚之心,在墓地不可打闹嬉戏,不穿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不要大声喧哗。行为庄重,以示对先人的尊敬。
上坟的顺序是先修整墓地,铲除杂草,给坟上添新土,然后是摆贡品,上香焚烧纸钱,最后拜祭许愿。祭拜的时间最好在中午前结束。
清明“上坟三不带,后代福气来”。不带貔貅和桃木制品,不带双数贡品,因为貔貅和桃木都是辟邪之物,已逝亲人不敢靠近。供品必须是单数,已逝的亲人才能接收得到,否则容易给后代带来不好的运势。
清明上坟的民间俗语
“清明上坟带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这句俗语中所指的“三人”,其实是家族中的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在事业或者学业上有成就的人。比如你家里经商的人发了财,工作的人得到晋升,读书的人考上好学校。这样的人光耀了门楣,身上自带喜庆,去拜祭祖先,祖先肯定高兴;不辱没祖先,祖先自然庇护。
第二种人是家中的新人。指那些刚结婚进门的媳妇(女婿),清明这一天一定要去坟前祭拜祖先。因为新媳妇进门代表着开枝散叶,添丁进口,能够让家族子嗣绵延,祖先自然喜欢。
新媳妇拜祭婆家祖先,那么嫁出去的姑娘和姑爷能不能回娘家上坟呢?有些地方说“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其实是因为古时候祭祀都是由家里的男丁主持,如果娘家的祖坟由嫁出去的女儿负责祭拜,证明娘家没有了后人,或者人丁不旺。
如今都是新社会了,谁家也没几个儿子,多数是独生子。既然规矩有人定,自然也可以因人破。嫁出去的女儿带上姑爷回娘家祖坟祭拜,多一份后人的香火,祖先当然高兴。
第三种人是孝子贤孙。为了告慰逝去的亲人,家中子嗣延绵,儿孙孝顺,到清明这一天,可以把满三周岁的孩子,带到坟前祭祖,让祖先见到后辈人。
为什么孩子必须满三岁呢?传说三岁前的孩子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怕撞了邪,招来病祸。其实那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到野外容易受风着凉。
总之,清明节祭奠亲人的规矩和说法有很多,而这句“清明上坟带三人,祖先高兴财进门”的俗语,却是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家庭里有事业或学业有成的人,还有刚结婚的新人,又有孝子贤孙;这三类人同时出现,说明这个家族功成名就,家庭和睦,运势昌盛,谁家祖先不想看见后人有如此荣光。
关于清明上坟的民间俗语,各地有各地的说法,各地有各地的传说。这其中虽然带着迷信的成分,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色殡葬方式,文明祭祀行为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很多人慢慢接受了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像树葬、花葬和海葬。
所谓树葬,就是指定一棵大树,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不用立碑,每年来到树前的祭奠亲人。
花葬呢就是将骨灰倒进花坛下方的地窖里,让其自然溶解,最后化成花肥和花融为一体。
海葬顾名思义就是把骨灰撒进大海里。当然海葬也需要有仪式感的,很多的城市都有海上殡葬服务。
树葬、花葬、海葬等的殡葬方式,不占地或者少占地,少耗资源,属于绿色环保节能的骨灰安葬方式,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
清明祭扫要注意安全,上坟时间人员比较集中,要服从交通指挥,尽量乘坐扫墓公交专线,可以有效避免交通拥堵。焚烧祭品注意用火安全,以免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