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人而言,有肉吃是很不错的事情。而出自皇宫的猪肉,自然味道更加鲜美。可是在乾隆年间,乾隆赏赐给大臣们的猪肉,他们都不会当场吃掉,反而会暗戳戳地全部扔给纪晓岚。嗯,就是那个铁齿铜牙纪晓岚,这种不合情理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在清朝,其皇帝遵循以武功定天下,以文治佐天下的基本方针,对于宗庙祭祀的事情极为看重。所以在乾隆朝时期,能够在乾隆皇帝祭祀仪式上吃猪肉的,不是皇室宗亲也是,就是高官贵胄。因为在乾隆皇帝看来,没有一定身份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祭祀的。
不过由于清朝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地区,他们在早期信奉的是萨满教,祭祀的时候也遵循这个宗教的基本传统。在满清击败农民起义军,灭亡南明王朝,彻底成为一个中原王朝的时候,清朝的皇帝也将萨满教的很多传统,融合到中华文明祭祀的观念当中,形成了清朝所独有的祭祀文化。
所以中原王朝祭祀时所使用的各种祭祀细节和基本礼仪,在满清统治者的眼里,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清朝毕竟是征服了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存在,他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自己原先信奉的萨满教传统,带入到证明满清统治中原象征的紫禁城内,对于曾经活跃,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清统治者而言,从操作上而言,难度并不大。
满清政权还盘踞在东北地区,未占领全国的时候,统治区域内的士兵和平民都爱吃猪肉。猪肉炖粉条、酸菜煮白肉、猪血肠等等,是当时满清在关外生活之时,比较常见的几样菜式。在物质生活远远达不到明朝生活标准的情况下,明朝士大夫阶层看不起的猪肉,在满清统治者看来却是美味佳肴。
所以,猪肉成为了清朝官方指定的祭祀用品,这不仅是因为在中原王朝当中,猪肉也承担着祭祀的作用,而且用猪肉来祭祀曾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让后辈们可以想到当初祖辈创业之艰难,起到忆苦思甜的效果。从这方面来看,满清统治者的出发点还是不错的。
满清统治者用于祭祀的猪肉是相当难吃的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与“戎”即祭祀和用兵。在满清统治者看来,清朝继承的中原王朝的衣钵。所以中原汉族王朝在祭祀时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少。对于祭祀之事的态度,历任满清统治者都是非常重视的。乾隆皇帝在祭祀期间,所使用的祭品都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来执行。
根据柴小梵《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群臣吃肉,其间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尚此俗。”也就是说清朝用于祭祀的肉,就是用白水煮开,任何调味料都没有,这样的肉煮开来不仅腥味难闻,而且相当难吃。但就算这种肉如此难吃,如果官衔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这种肉你想吃都吃不上。
在满清政权统治全国以后,那些满清八旗贵族已经完全适应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如此难吃的物品实在是难以下咽。所以为了在皇帝面前将这块肉顺利地吃下去,各位大臣和权贵们也是想尽了高招。但不管怎么样,这种让一般人觉得恶心,难以下咽的肉,他们还是必须得吃下去。
乾隆皇帝对过年过节时的祭祀,相当看重
清朝在经过多年的统治以后,到了乾隆时期,国内民生稳定,在军事上也经过多次对外作战,对新疆西藏地区加强的统治,清朝的管辖区域和力度,也在此期间达到了最高峰。国库日渐充实,武功赫赫的现状,除了让乾隆有了一种十分充实的满足感之外,让他也对缅怀祖先的文治武功,达到了一种病态的追求。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皇帝在位长达六十年,但是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由当时还算年幼的乾隆皇帝陪伴的。康熙皇帝对于当时年幼的乾隆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乾隆作为康熙皇帝的孙辈,也是受到关心和照顾最多的那一个。所以,乾隆对于爷爷康熙的文治武功以及勤政爱民非常推崇,对于这个逝去的长辈,他也更为隆重,且次数更多的祭祀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思念。
作为祭祀典礼上的保留节目,白猪肉的滋味乾隆早就尝过。而他能够被选为储君,和他可以大口吃掉白猪肉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自己能够吃下去的东西,他的皇室宗亲和大臣们自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他在祭祀典礼上把肉分给他们吃,觉得理所应当。
不过他的想法显然不太现实,毕竟他能够吃下这个肉,是因为有皇位的诱惑。而他的皇室宗亲和大臣们吃这玩意儿,不仅有想吐的感觉,而且也没什么奖励。所以,有这样的反应,也实属正常。在影视作品《延禧攻略》里有这么个情节,在坤宁宫大祭的时候,有人偷偷在这种肉上面撒了盐,利用乾隆对弄虚作假的憎恨之心来暗害怡亲王。
怡亲王不知是计,被乾隆发现后中招了。疫情网不仅被乾隆在众人面前一顿申斥,而且还褫夺乾清门侍卫一职,交给宗人府处置。这种惩罚不可谓不重,也从侧面证明了乾隆知道有人在吃肉的问题上弄虚作假,私自带调料或者用别的手段瞒天过海,以渡过吃肉这种艰难的时刻。怡亲王不是第一个吃有味道白猪肉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只不过他刚好撞到枪口上,属实倒霉到家。
纪晓岚的奇葩爱好,与众不同
在影视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风度翩翩,才高八斗又爱憎分明。但是在真实历史上,纪晓岚的作风有点不尽人意,而且是个很有特色的人才。根据《啸亭杂录》这本记载清朝道光之前民俗、人物、宗教、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个人生活琐事的书籍介绍:纪晓岚“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
意思是说纪晓岚这厮一天可以吃肉几十斤,可以不吃五谷杂粮,但必须要吃肉。这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清朝来说,这号人物的饮食习惯,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供养得起的。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纪晓岚这厮确实太喜欢吃肉了,能把肉当饭吃的这种。
在乾隆中后期,乾隆在忙着给自己十全老人的称呼攒功劳,所以对祭祀上面的事情稍微有点不上心。所以,有些事情就算他知道也不会那么太在意了,毕竟当时的清朝作为天朝上国,国力昌盛,军事实力也足以支撑对外作战,整个满清政权根本没有所谓的生存危机,在此时的乾隆看来,肉吃得下就吃吧,吃不下就当没看见,对于即将晋升为十全老人的他来说,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如此挂怀了。
所以,坤宁宫的祭祀活动也流于形式,猪肉可以不用当场吃,可以带回去享用。乾隆爷默认了这样的现状,老大不吭声,底下人自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既然纪晓岚爱吃肉,大家伙干脆来个精准扶贫,手上的猪肉对我们而言就是累赘,给纪晓岚吃光了,也不浪费皇上的一片心意啊!此举大善!
不管是乾隆还是康熙,他们最初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吃白猪肉的方式,唤醒满人内心对于祖先创业艰难的追忆和珍惜,通过忆苦思甜以更好的状态为大清服务,让大清成为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政权。
只是这些满清统治者们都没有想到,八旗子弟的堕落会如此之快。甚至到了连吃肉都要弄虚作假,甚至是馈赠他人代劳的地步。而此时盘踞在印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野望,也会在多年以后对清朝造成极为深重的伤害!从祭祀习俗的流于形式,也能看到大清的国运,在八旗子弟提笼遛鸟的欢声笑语里,逐渐坠落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