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中,除了设有与满族有关的武事机构以及满族特有的行政机构,简列以下几方面。1.满族皇室有畜牧经济,以专设机构管理。牛羊之牧养,是满族皇室畜牧经济的主要收入。内务府下设的庆丰司,是专掌皇室牛羊之牧养与供用的机构。其牛羊的牧养有京城内、外两大部分。京城有4处,设牛圈、羊圈畜养。京城外,是长城以北的察哈尔蒙古牛羊群牧场,及达里冈爱的羊群牧场。均由庆丰司管理。皇宫中膳房,祭祀、筵宴、喇嘛诵经所用牛羊,皇帝亲耕所用牛,皇子、公主婚嫁所用礼牛、礼羊,宫中各处所用乳制品等,都由庆丰司供备。再有,上驷院在京城各处、蒙古地区、盛京地区牧场的养马,也可归入此类经济。另外,宫廷内务府还有採捕经济。这一点,也带有民族特色,如东北打牲乌拉之东珠采集与渔猎,京畿附近之内务府牲丁鹰户、网户、猎户的捕罟等。2.皇宫中宗教信仰方面的民族特色。满族信仰萨满教,皇室在宫中举行萨满祭祀的处所是坤宁宫。坤宁宫,明代为皇后寝宫。清代仅东暖阁作帝后大婚典礼的临时居住处,宫内中部、西部则打通,辟为日常萨满祭祀的一个大场所,每日朝祭、夕祭两次。宫外的“堂子”祭祀,也与宫内有关,堂子祭祀的某些神祇对象,由坤宁宫抬出,祭毕送回。频繁的萨满祭祀,是清代宫廷宗教信仰方面突出的满族特色。另外,宫中每天有蒙藏喇嘛入宫作诵经或做其他佛事,主要是召雍和宫喇嘛。宫中因此设有常日办理这方面事务的机构———管理中正殿事务处,以掌喇嘛唪经、诸用物的供应及成造佛像等事,设管理事务王大臣、员外郎等官管理,笔帖式30多人办理杂务。喇嘛常日在宫中举行的藏传佛教活动,也可视为是满族皇室入居北京宫廷带来的一种民族性特色现象。3.满族皇室以其家奴———上三旗包衣旗人。为宫廷主要服务人员,太监人数比明王朝显著减少,改变了以前汉族王朝宫廷以宦侍为主的状况。宫中服务的皇室家奴,主要是管领下包衣旗人。内务府三旗包衣编有30内管领(亦略称管领)。其管领下人,除充当营兵、任官外,其余包括幼丁在内之丁口,挑选苏拉数千名,与管领下妇人,承应大内杂役。主要负责诸如宫殿的糊饰、除尘,庭院道路之打扫、除雪、拔草,物件搬运、供冰运水,房屋、寺庙、朝房、官所之修葺,河道之开挖疏通,皇室成员各宫、所,及膳房、茶房,承应担水、送柴、交送米面粮油、牛乳,在宫中饽饽房、酒醋房制作食品、祭品、副食品酒醋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