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
华夏民族都喜欢在正月初五迎财神,可是这个习俗起源于何时何地,这个习俗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您想要知道历史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王二狗的小商人。这个小商人为了生计,只能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但他那点可怜的本钱,却被贼给偷了。在野史记载上,王二狗逼急了去上吊,可是在吊起自己的时候,突然被一个白胡子老头(财神)所救,老头子告诉了他一个发财的点子,就是——从淄州往京城贩卖琉璃。
其实小编遍查历史书,古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巨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平凡,都会刻意编造一个自己与“神”有关的“鬼”话,比如:天女授给皇帝天书;青蛙送给沈万三聚宝盆;武则天是转轮王转世等等,其实小编倒更愿意相信,王二狗丢失了本钱之后,被逼之下,终于做出了一个改变生意模式的选择。
由于唐朝的长安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作为建筑性装饰用的琉璃制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故此,王二狗靠着贩卖琉璃,赚来了第一桶金,随后,王二狗开始四处出击,经过多年经营,最后,成为了长安城内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王二狗成功后,改名王元宝,接下来,王元宝就干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儿——修建财帛星君庙(财神庙),每年到了正月初五,商人开门营业这日,“吃水不忘记挖井人”的王元宝都会天不亮来到财神庙,烧第一柱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打了样(初五到财神庙烧香请财神)的王元宝,先是长安的商人开始学习,接着是整个唐朝的商人全都开始学习,这一来二去,初五的习俗就被人们所认同了。
可是财神庙就那么几处,烧头香的也只能是一个人,如何才能抢到头香?后来,这个习俗经过发展,人们觉得在家里,也可以迎接财神。
在初四和初五的交接子时,人们在家里早早地布置好了祭品,时间走过了半夜,也就是刚刚到了初五日的时候,献上水果,糕点和全猪全羊的迎接财神活动,也就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小编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破除过迎接各路财神的迷信思想——不是迎财神,而是迎财神所代表的商业精神,商人们所谓的求财神,其实更深层的内涵就是,学来众多财神所代表的:义、信、勇、智、和诚等等的商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商场,步步为营,最后获得成功和胜利。
时代在飞速地发展,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只要去财神庙里叩拜,就会发财的“迷信”观点,但是正月初五接财神,还是会继续下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过年是要有仪式感的,有仪式感,就要有组成仪式感的具体内容(不佳的内容会被淘汰)而接财神不仅寓意好,而且口彩好,故此,作为春节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才会常用常新,历久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