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浅说祭祀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3/6301825.html

每逢清明中国人几乎家家都要扫墓祭祀。这是从商周甚至更早就有的一个民俗。《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春天的祭祀,就相当于现在清明祭祀。这些从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就开始进行的祭祀仪式,说明古时人们对祭祀非常的重视。一年之中要多次举行这样的仪式。

又逢清明,也有想和大家聊聊有关清明上坟的内容。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有些人理解,有些人不理解,产生这样的原因很多,也不必去说。我们还是说祭祀。这是古时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对爱自己的祖先,表示追念的一种爱的仪式。从而彰显父母对子女的爱。祖先虽然走了,但他爱的精神还在,希望这份爱能够传承,能够保佑自己子孙后代的平安,能够给后人以力量。祭祀的前提条件就是心中对祖先的爱充满诚信。

因此在祭祀场合有很多的表现仪式和对祭拜者的约束。一个是祭祀现场的纪律要求。层次越高,纪律越严。比如皇帝拜祭要下旨渝,陪同官员,必须虔诚整肃,禁止迟到早退,禁止咳嗽吐痰,禁止走动喧哗,禁止闲人偷觑,禁止次序紊乱。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

清嘉庆年间,因修建乾隆皇帝的神座,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因为成亲王行“终献”礼时,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嘉庆皇帝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

至于平民百姓,一般来说虽然不是这样严厉,但也要求不得穿艳丽的色彩的衣服,以表示内心的虔诚。不得大声喧哗,严谨醉酒祭拜,孕妇和幼童不能祭拜,身体有病不能祭拜,年老体衰可不祭拜,由子孙代替。

主要是祭拜过程由于历代流传,形成的礼节非常繁缛,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每个牌位都祭拜下来,耗时很长,也相当耗费体力。拜祭的时候要和祖先汇报自己的情况,有什么成绩,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帮助。

关于祭祀的意义,有人说是封建迷信,有人说,祖先崇拜源于阶级形成过程中对权力的崇拜,这些的观点都很偏颇。在皇帝祭拜的排位中,就有上古的伏羲、大禹等。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了千古,大禹的权力来源于对族群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表现了对族群的大爱。如果把这样的行为归结为对权力的崇拜,就会让掌权者失去了爱的奉献,只看中了权力的表达。在豫剧《七品芝麻官》中就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是表现了做官爱民的观点。

一般在祭拜的场合,人们要事先准备好猪牛羊鱼等作为祭祀品,献给祖先,来求得保佑。这些祭品在上贡过后,参加祭祀的人就可以拿来煮熟食用。

国家办祭祀,要由国库出钱,购买肉食,按级别分配给文武百官。家族祭品一般要由族长或家长准备。这里主要是彰显家国之爱。心中有爱,以诚信做人,并把它保持下去,就能在群体中赢得团结,获得集体的力量,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步调一致的胜利,才能在世上做事,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易经的萃卦,也是在说明这样的一个过程。萃,聚集的是诚信,凝聚的是团结,解除的是个体间的戒心和误会。由此大家组成一个团结的整体,获得比个体更大的力量,来战胜困难,战胜自然,战胜敌人。

祭祀活动最初是人类原始情感的表达,展示人们对祖先的尊敬、爱戴和怀念,既是爱的表达,也是爱的祈盼。人类最初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集体,共同生活在一起在打猎、防御以及生活中相互帮助,获取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在帮助中的直接表现就是爱的传递和奉献,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所有的爱当中,尤以父母的爱最为珍贵。它是无私的,没有条件的,总是出现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样爱的奉献,抚养了幼小生命的成长,维持了族群的持续。当把这样的奉献推及到民族或国家,形成个人的家国情怀,可以让一个人脱离小我,进入生活更高的境界。一个团体用爱凝聚起团结,以这样的情感为纽带,把人心连在一起,就可以战无不胜。

为了纪念这样的爱,并一代代延续下去,人们以纪念形式,怀念逝去的祖先,一是缅怀过去为团体付出自己一生至爱的人们。二是通过这样的聚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求人心所向,达到集体团结目的。人们的感觉中,天地与自己的祖先一样,不仅养育了自己,而且自然中种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更让人们敬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通过对自然的敬畏,形成自我约束管理,实现自己的期盼。因此这样的祭祀聚会在古人的生活和精神层面中变得更有意义。祭祀的信仰是诚信,是爱,只有爱和诚信,才有最好的结局。祭祀,一直从远古流传至今,我们信仰也从祖先那里得到的,也延续到了今天。

今年的清明节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不能到亲人的墓地祭拜,也正是一种爱的表示,只有战胜疫情,我们才能安居乐业,逝者安息,生者安乐。即使没去祭拜,但这份爱会在每个人的心理,汹涌澎湃,更加激发我们的勇气和力量。祭拜是爱,不去祭拜也是爱,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又何必纠结与形式呢?相信祖先一定会保佑我们,闯过疫情这道难关,这又何曾不是人间的大爱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9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