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驱五毒:从周代开始,端午当日便被认为是不洁不吉之日。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也是意在提醒人们要防病避害。

2、吃粽子:以前,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互相馈赠。相传东汉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三闾大夫屈原,屈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

3、悬艾草:艾草寓意百福,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古人认为,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等植物,可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

4、佩香囊:古人在端午节时,还会佩带精心制作的香囊。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亦有心灵手巧的母亲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5、缠五彩丝线: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6、画额:在端午节,有不少地方的习俗是用雄黄涂抹在小儿额头上,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7、斗草:斗草,又称斗百草,古人在端午节这天,将挂在门上的艾草准备好之后,会用剩余的药草来举行比赛。唐代之后,斗百草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游戏。

拓展资料:近几年人们才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其中网上祭奠就是在这样背景之下悄然起声。网友可以通过各大祭奠平台上建立祭奠堂和纪念堂,实现多种祭拜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对这种祭奠方式的一些认识。

网上祭奠也是丧葬服务的延伸。用户通过在互联网上为逝者建墓、建立纪念馆,在虚拟陵墓前来祭奠故人,由于时代的变换,这些丧葬方式必然要改革。传统的祭扫无不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诸多压力,引起人们深思。因此就有人利用网上的一些优势来帮助人们去给自己的亲人提供祭拜。这种祭拜方式的优势如下:

1、建馆祭故人首先进入的页面不是直接让你进入到清明网的首页,而是引导你去建立一个馆去祭奠故人,通过建立墓馆来达到互联网墓地,从而能够更好的更方便、环保不受距离限制的去祭奠故人

2、虚拟货币虚拟祭品对于已故人士的祭奠,传统意义上都是要购买一些祭品去祭奠的,现实生活中是需要将祭品烧掉,互联网上是采取虚拟货币,购买祭祀用品,献给已故人士,这点应该是这类网站的商业模式之一

3、已故名人纪念馆现实生活中追星的不少,但是对于已故明星,大部分粉丝无法前往墓地去进行祭拜,这点对于互联网祭奠来说是很有优势,本身明星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联网,现在再次通过互联网将这类粉丝集结起来,对祭祀的入口统一化

4、弘扬孝道祭祀很大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注重“慎终追远”体现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所以这类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这类文化的传播。

网上祭奠就是通过互联网这种网络新渠道来纪念已逝亲人或好友的祭祀方式。现代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

网上祭奠平台可让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用户可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网上祭祀无疑是一种比较创新的祭拜方式,具有一定发展前景。

端午节可以使用网上祭祀来祭奠已逝的亲人,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私信咨询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5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