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仪式里的“奠”和“祭”一样吗?弄清楚两个字的区别,千万别闹笑话了
落叶归根,是中华民族对死亡的敬畏。
人死为大,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思念,古人对丧葬仪式有着严格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丧葬文化里最重要的两个字。
“奠”这个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不过在影视作品里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了。
只要是有亲人去世的,都会在家中摆设灵堂。
在灵堂正中央或者是亲人的棺木上,就会有一个大大的“奠”字。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奠”这个字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了,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是把一个酒樽放在祭坛上,意思就是用酒祭祀。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奠的含义慢慢演变为摆放祭品祭祀死者的意思。
这里的摆放和我们清明时节祭拜亲人时,在亲人坟墓前摆放的祭品还不一样。
在东汉文学家刘熙编写的《释名》中,对“奠”的解释是:“奠,停也。”
“奠”就是在亲人刚去世,下葬之前,在家中停放时的丧葬仪式。
古人对丧葬仪式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亲人去世后还会在其他地方得到延续。
丧葬仪式可不是挖个坑,埋点土那么简单,从最开始的复礼、大小殓、哭丧一直到最后的做七,十多个步骤,一步都不能出错。“奠”就是在下葬之前的祭拜仪式。
“祭”这个字,我们接触的就比较多了。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扫墓,祭拜祖先。
那“祭”这个字又有哪些讲究呢?
我们先从字形分析分析这个字。在祭的古字形里,上半部分是一个月加一个酒杯的字形,月在古代就是肉的意思,那祭的上半部分就是酒加肉。
下半部分是一个“示”字。示,在古代是神祇的意思。加起来,就是用酒肉供奉神灵的含义了。
最开始的时候,祭单纯就是通过特定仪式,向神灵祈福的含义。后来多了追悼祖先、表达敬意的含义了。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祭”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奠”只能用于下葬前的特定仪式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仪式已经没有之前这么复杂了,新时代新气象自然也会有新的要求。
不过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些规矩还是要了解一下的,真闹出笑话来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