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洁净乡村,从改变人开始株洲网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http://m.39.net/pf/a_4605014.html

炎陵乡村美如画受访单位供图

一条条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路旁树木成行,眼前民居庭院整洁、花香四溢……孟冬时节,行走在炎陵县农村,散发着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喜人的新气象,是炎陵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成果。

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乡村的“脸面”,更关系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经过一段时期的整治,人们惊喜地发现,炎陵乡村昔日脏乱差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到处干干净净、整洁有序。

观念决定出路。如今的炎陵县,通过大力开展“改陋习,树文明村风”活动,培育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不乱吐、不乱贴已成为村民的一种自觉行动。群众偶尔在路上看到废纸、烟蒂,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由开始的不配合,到如今纷纷加入,炎陵群众对待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观念如何实现巨变的?

疏堵结合,改变千年陋习

在炎陵,一直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习俗:大年初一、初二不扫地,说是怕赶跑财神。每年一到此时,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鞭炮屑满地,纸片乱飞。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难改变的是村民的观念,而改变最大的也是村民的观念。”炎陵县有关负责人说。

配合环境整治,炎陵县出台文明公约,倡导群众移风易俗,摈弃愚昧落后的习俗。党员干部家庭带头,在年初一、初二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过大年。看到党员干部家的新面貌,村民们纷纷跟上。今年春节前后,该县到处屋添洁净美、人增精神头,老百姓连呼变了样。

该县还有一个习俗,一到清明、中元两节,村民们到处烧纸钱,致使纸灰乱飞,与当地自然风光不般配。如何扭转这一陋习?炎陵县没有一味地“堵”,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向全县人民发出《文明丧葬生态殡葬倡议书》,要求不在公墓、殡仪馆以及林区等禁火区域焚烧冥纸冥钞、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扎祭品等。在祭扫方式上,提倡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无烟上坟等现代祭祀方式缅怀先辈追念故人。

乱丢乱堆垃圾、随地吐痰……为了改变群众们的千年陋习,炎陵县首先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谁家讲卫生谁家光荣的氛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探索一种既让农民有面子又能对之进行管束的制度,减少行政成本。

为此,炎陵县每月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社会团体、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文明规劝活动,劝大家经常搞卫生、不占道经营、不乱贴乱扔等。围绕“三清一改”、农村环境卫生“四治”,炎陵县还组织宣讲团深入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新观念宣讲活动。

截至目前,炎陵县参与规劝行动的已达1万多人次,发放“门前三包”温馨提示等宣传资料1万多份,纠正不文明行为多人次,让文明理念和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使群众们家喻户晓。

同时,炎陵县制定考核办法,细化评分要点,发现不达标的进行扣分,好的加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村为单位,该县每季度按照10%的比例结合“四美”标准逐户评分,评选“最美庭院”,邀请村民进行监督,确保评选公平、公正,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党员带头,“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党员干部在农村搞卫生受访单位供图

近日,炎陵县十都镇组织2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拿着扫帚、铁锹等工具,来到镇农民文化广场、马路边打扫卫生、清理死角,一干就是半天。当地30多名群众也纷纷拿起工具自发加入,形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人居环境整治之初,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人居环境整治要顺利推进,关键要唤醒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家主动参与进来,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应如何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呢?

炎陵县没有急于求成,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一些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清洁活动,通过实施党员干部包干制,每名党员干部负责多户村民,实现了“一人带动一户,一户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的目标。

针对一些不愿动手的群众,该县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们每周上门搞卫生。次数一多,这些群众不好意思了,自己也动手搞起来,良好的卫生习惯由此逐步形成。

此外,为了充分调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乡村两级分别搭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9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