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Halloween)从最初凯尔特人(Celts)庆祝秋收、准备入冬的民俗演化为天主教的宗教祭祀仪式,最后又发展为世俗的娱乐欢庆为主的节假日,这个过程历经了约多年。有关万圣节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分享的文章:看完这个,你才会知道万圣节应该怎么过!
当举国上下都在欢度这个洋人的节日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人还不知道,其实咱祖宗也给我们留下过类似的节日,而且还不止一个呢,我们把这些节都统称为鬼节(SpiritFestival),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
一、上巳节(ShangsiFestival)
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xì,指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
魏晋以后已不在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宴引游玩踏青活动。
所谓水边饮宴,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此风在唐尤甚,至宋则渐无闻,今更无人有此雅兴了。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各地妇女有于这天带荠菜花的,据宋赞宁《物类相感志》云:“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颈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上巳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佩兰或是杜若。相传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
看来这个节日有被挖掘的潜力,既有踏青游玩的旧习,又有女子采花戴花的故俗,更有延娟和延娱的美丽传说。商家们该让这个节日重燃生机!
二、清明节(QingmingFestival)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在四大鬼节中,估计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清明节,因为只有在这个节上,全国人民都会去祭祖。当然,随着每年清明节出行人数的增加,它也带了不少交通问题。而且清明节原本的众多习俗,基本都已消失,而只剩下祭祖了;当然,也有不少人会选择顺便踏青。如此一来,对亡灵的哀思成分似乎减淡不少,在保留祭祖的习俗的同时,慢慢地演化为家族亲戚小聚的一个契机——毕竟,如今同一个家庭的亲戚间一年到头能够相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这也算是清明节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宝贵的机会吧。
三、中元节(HungryGhostFestival)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称“七月半”。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七月十五日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
中元节是中国最大的鬼节,我们老家(江西)就保留了中元节祭祖的习俗。这个节虽然是最大的鬼节,但它并没有发展成为像清明节那样需要出行祭祖的活动,而更多的是每家每户自己买些祭祖用得钱纸,祭祀时焚烧,称作“烧包”。除此之外,比较隆重的活动往往都是在寺庙里举行。
四、寒衣节(WinterClothingDay)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这个节估计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了。说起来很巧的是,今年的寒衣节和万圣节前夜倒是撞上了,就在同一天,10月31日!要知道,这种重合的几率并不高,可惜的是大家都只知道万圣节,而压根不了解还有个什么寒衣节!
网上有不少人都在争议,到底中国人应不应该过万圣节。小编觉得,万圣节可以过,但中国的传统节日该得到普及推广,毕竟上面提到的这四大鬼节也一样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还好,至少清明节这几年得到了更好地保存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