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佛学,我自己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三世因果论,也就是今生做好事,来生就能享福。反之,来生就要受苦。后来,渐渐了解到三世因果论的前生,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六道轮回,原来在佛教的世界中是有业报的,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饿鬼、畜生道。六道供人们无止境地轮回,这也算是惩恶扬善的一种途径吧。但是,我有时候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在六道中轮回,是我吗?可是佛学中不是有“无我”的观点吗,今天我来抛砖引玉,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我”真的存在吗?
翻看一些古籍,你可以知道轮回的概念并不只有佛教才有,早在佛陀创立佛教的之前,印度就有很多其他宗教,轮回几乎是他们的一个普遍观点。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一句,“到底是谁在轮回?”他们会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轮回。”但是你再深入地问一句,“我们存在吗?”这可就难倒很多人了。
从“缘起性空”的佛学理论大厦基础来看,一切事物不过是自性的缘起而聚,“我”也不过是无数细小的缘在刹那之间的聚合,而刹那过后,“我”又将归于空,因为缘已散去。这便是“无常”,艺术家将无常形象化后,就形成了黑无常和白无常,专门用来勾魂,抹去尘世的缘。那这样说,我是不是不存在的呢?
2、当下的“我”是轮回中的“我”吗?
理解无常的概念后,那么此时此刻的我和一刹那之后的我还是同一个我吗?这两个我和六道轮回中的我又是什么关系呢?
“无我”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反常识的概念,因为我们普通人的视角是“眼见为实”的,我站在镜子前面,那我就是存在,但在佛学的概念中,缘起性空,人是要经历轮回的,而影响轮回的是业报。我们回到印度,印度另一个主流的信仰是婆罗门教,这个宗教对轮回和业报的解释比较“蛮不讲理”。
印度有四大姓氏,其中婆罗门就是宗教贵族,刹帝利是武士贵族,还有平民吠和贫穷的首陀罗。作为婆罗门他们拥有信仰的解释权,他们说一个人下一辈子的命运取决于这一辈子是否信仰神明,如何去信仰神明呢?很简单啊,就是供奉祭品,这下好了,富人有很多祭品去供奉神明,所以来世还是富人,而穷人没有祭品供奉神明,那来世只好还是穷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婆罗门教中的“我”和其轮回概念中的“我”是指同一个“我”,比较容易理解。
但佛陀实际上是颠覆了当时流行的观点。因为“缘起性空”,一切都是自性的,那么这些姓氏无论好坏,都是可以通过修行来摆脱人生枷锁的,那么此时的“我”和轮回中的“我”就不是同一个我了。
3、佛陀是如何破除“我”的真实性
想要颠覆一个已有的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我”观念的提出其实严重冲突了婆罗门教的“梵我”概念。梵就是最高的神,所谓神就是宇宙和人类的终极因果。婆罗门有一部经典经书《塔伊铁利亚梵书》,该书明确指出,梵创造世界,创造众神,刹帝利也是梵创造的,而婆罗门自己是从梵自身孕育而成的。
这套理论非常具有完备性,婆罗门创造了一套说自己是神的儿子的神话,让所有的人都来供奉自己的神,然后来世就可以成为神的孩子——婆罗门,婆罗门呢,其实就是富人贵族阶级。所以穷人们啊,不要起义,不要反抗,去打工挣钱,然后把挣来的钱花在祭祀梵(神明)上,这样来世就可以成为富人了。在婆罗门教的另一部经书《奥义书》中,主张“梵我合一”,认为梵是真实不变的,“我”也是真实不变的。
而佛陀,就用“缘起性空”这种“无常”、“无我”的观念来破除“我”的真实性和恒久性。但其实在佛陀时期,印度很少有人信仰佛教,这个我们先不管了。
提一个大家可以思考的问题,如果“我”的本质是“无我”,那么你还相信自己的存在吗?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是不是存在于你我大脑中的幻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