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习俗中国文化的一抹亮色

郑华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

立秋,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天结束,秋天开始。

立秋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这时候气温逐渐下降,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也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在中国,立秋有很多传统文化习俗,它们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感恩,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和祝愿。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立秋习俗,以及它们的寓意和意义。

一、啃秋

啃秋,就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为了防治秋燥,因为西瓜性寒,能清热解毒,滋阴生津;二是为了告别夏天,因为立秋后天气转凉,吃西瓜容易伤肠胃。

啃秋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悦,人们用西瓜来庆祝夏天的收获和秋天的到来。

二、晒秋

就是在立秋这天将成熟的果蔬晒干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山区地区。

这个习俗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和售卖果蔬,也是为了准备冬季的食物。

晒秋时,人们会把果蔬架晒、挂晒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等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晒秋也是一种感恩的心情,人们用果蔬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土地神的庇佑。

三、贴秋膘

贴秋膘,就是在立秋这天吃肉增加体重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人们认为立秋后气候转凉,需要多吃肉来补充能量和抵御寒冷。

贴秋膘时,人们会吃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肉类食物。贴秋膘也是一种健康的祈愿,人们用肉来增强体质和抵抗疾病。

四、迎寒

迎寒,就是在立秋这天穿上新衣服或者换上厚衣服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人们认为立秋后天气转凉,需要提前预防着凉感冒。

迎寒时,人们会穿上新做或者新买的衣服或者换上厚实保暖的衣服。

迎寒也是一种时尚的表达,人们用衣服来展示自己的品味和风格。

五、祭祀

祭祀,就是在立秋这天祭拜祖先和土地神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全国各地。

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人们认为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需要感念祖先和祈求土地神的保佑。

祭祀时,人们会用果蔬、肉类、酒水等食物作为祭品,摆放在祖坟或者土地庙前,烧香、磕头、诵经、祈福等。

祭祀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人们用祭品来表达自己的孝敬和虔诚。

立秋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尊重和感激,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向往和祝福。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这些习俗,也可以创造新的习俗,让立秋成为一个充满意义和乐趣的节日。

#秋天的第一条笔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4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