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文化越来越壮大的发展,现在中式婚礼不仅在中国本土举行的越来越多,在外国也是有一大批举行者。中式婚礼可谓是仪式感特别强,现在的中式婚礼大多都是改进过的,并没有完完全全的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那般举行,主要还是因为古代婚礼流程太过繁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看似繁杂的过程,充满的都是对新人浓浓的祝福之意。倘若女孩子能经历过一次中式婚礼,那一定会是她最幸福最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中国古代时的结婚流程,是从“六礼”演变而来的。在《五礼通考》中,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徵,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便是古代婚礼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除了六礼,在婚礼整个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还有一项,就是“三书”。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即订亲之书,由男女双方共同缔造。在纳吉之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在纳徵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纳采纳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亲。男方如果属意女方时,就要延请媒人做媒,去提亲。女方如果同意的话,男方就要备礼去求亲。古时求亲时,用礼一般都是用雁,而且必须是活雁。因为雁为候鸟,所以取其象征顺乎阴阳之意,还有从一而终、不在醮之意。问名问名就是男方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卜吉兆,现在称为“合八字”。一般在媒人撮合,父母同意,认为门当户对后,会互换“庚帖”,也就是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次来测神意。如果三日之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就要请算命先生来“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在古代,结婚之时有许多忌讳。即六年大冲,三年小冲;还有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等这些是关于年龄的一些忌讳。还有一些是生肖的,即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等难相配。只有认为这些都周全之后,才会开始议亲。纳吉纳吉就是卜得吉兆后,男女双方没有八字不合,也不相冲,男方就会让媒人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现在叫“过文定”或“小定”。“过文定”是“过大礼”的前奏,通常在婚礼前的一个月举行。男方择定良辰吉日,就准备三牲酒礼到女家,正是奉上聘书。在古代还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指的是媒人若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后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果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的责任。纳徵纳徵就是正是送聘礼啦,男方送礼金、礼饼、礼物以及祭品等到女家,现在叫“过大礼”。聘礼能体现出男方对女方的好意和尊敬,也能证明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同时,这也体现了男方的社会地位,也是其担当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请期请期就是男方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娶亲吉日后,男方派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又叫“乞日”,现在叫“择日”。择日之后,距离成亲的好日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不能闲着的。在好日之前,新郎要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们吃喜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之前有待郎、待嫁的习俗,双方的父母亲要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一个“五子登科”的好彩头。好日前的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两只、肉一方、鱼两尾等。亲迎亲迎就是新郎乘礼车赴女家接新娘,这也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在古代,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如果没有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就会被认为不合礼法,会受到世人讥讽。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而举行了亲迎后而夫死,按照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从一而终,不可改嫁。亲迎虽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但它也是结婚当天的第一个程序。在结婚当日,还有许多的步骤要一步一步来进行。花轿迎亲迎亲这一天,男家依据女家路程远近,在上午或者下午过礼。过礼之时,由一个可靠的人和媒人率领,将礼物送到女家。过礼的队伍,大锣大鼓,浩浩荡荡,牵着色彩旗帜,抬著花轿,到女方的家中。迎新队伍到后,经过一连串的礼节,由新娘的哥哥背她上轿,然后把轿门关好,吹鼓手们一阵吹呼,“升轿”奔男家而去。拜堂到达男家后,随即举行拜堂仪式。拜堂又称为“拜天地”,它近似于古代的庙见之礼。不过,庙见是对宗庙的先人灵位行礼,而拜堂则主要是对现世的长辈行礼叩拜。从拜的范围来看,由于家庭大小及尊亲多寡不一,所以事先均请一位熟悉宗族及戚辈的人开列程序单。同时再请一位赞礼人喝名受拜。由赞礼人发号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交拜。接着,在赞礼人引导下,新人逐次揖拜男家尊长,再拜宾朋。其实,拜堂的目的是取得神灵祖灵和现世尊亲长辈及邻里乡亲对婚姻的认可,从而有利于巩固家族制度。宴宾拜堂完毕,主人家便会举行婚宴款待亲朋戚友。在古代,婚礼筵宴是非堂隆重的事情。举行婚礼当天,主人家预备好一顿丰富的晚餐,当中包括鸡、猪、鱼、肉和酒等。富贵人家中还有鱼翅,火腿等上等佳肴。但一些畜生在宴客之前,会先供奉祖灵。因此,我们说婚宴其实也是一种宗教仪式。闹洞房经过一整天的祭祀仪式及婚宴后,新婚的夫妇多么想安静下来,沐浴着他们的新婚喜悦。可是,他们还要受到闹洞房风俗的浸染。在花烛之夜,姑娘和小伙子们闯入洞房或在洞房外闹腾,使新婚夫妇无法安寝。据说,闹洞房之风俗,意义颇深。从前新郎新娘在洞房里第一次见面,通过闹房的种种逗乐,使这对刚认识的夫妇,彼此丢掉羞涩,愉快地开始新的家庭生活,使新娘马上适应这陌生的家庭,也同时丢掉新婚之夜的恐惧与不安。洞房之后闹完洞房,之后的时间就是夫妻两个人的时间。首先新婚夫妇要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象征夫妇以结永好,这叫“合卺”,过去人们多理解为“合体同尊卑”、“夫妇和谐平”等。喝完交杯酒,要进行“结发”。“结发”的意思是女子许嫁后,用缨(一种丝绳)来束着头发,直到成婚之时,才由新郎亲自从她头发上解下来。后来,传统的结发仪节有了重大的变化。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处作为两人结合的信物,称之为“合髻”。无论结发或合发,都意味着他们的灵魂永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经过一连串的仪式后,新婚夫妇便可开始他们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行“周公之礼”。至此,当日的整个婚礼过程就结束了。之后,女子还有“谒舅姑”,也就是拜见公婆的习俗,之后还有“归宁”,也就是回门。再之后,就是安稳幸福地过夫妻生活啦~这些就是古代结婚时的全部流程了,虽然过程繁琐,但每一个环节都是为新婚夫妻负责,为他们的婚姻幸福负责,当然只是对于相爱的对方而言。毕竟,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其实还是有很多并不相爱的人为了所谓的门当户对而结婚,这样的婚姻,对于新郎或者新娘而言,并不是幸福,而是折磨。愿每一个人都可以与相爱的人结婚,举行一个难忘幸福的婚礼!作者推荐:林黛玉的真实原型,18岁时就已去世,极尽才华与孤苦一生吴三桂救出了陈圆圆一时,却没能拯救她一世,一生飘零终入空门“千古一后”卫子夫赢得了汉武帝,最终输给了“金屋藏娇”陈阿娇新娘秀禾头饰中式婚礼凤冠古装套装结婚大气发饰敬酒服龙凤褂配饰淘宝旗舰店¥59.6¥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