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了,土葬、火葬、绿色生态葬该如何选择
01:45近日,民政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推行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建议”的答复,其中明确,将指导和推动更多的地方建立绿色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把树葬、花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苻彩香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推行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建议”。对此,民政部在答复中表示,殡葬改革是基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做出的重大习俗改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其内在要求。
近年来,各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绿色葬式葬法,引导人们采用骨灰存放、树葬、深埋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安葬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殡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代表提到的“节地生态安葬法律支撑不够,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
一、树立厚养薄葬理念,争做绿色殡葬的倡导者。
弘扬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德孝之风”,努力践行厚养薄葬,老人在世时多给予老人精神的安慰和生活的照料,让老人安度晚年。身故后,节俭办丧。
二、倡导文明科学葬礼,争做绿色殡葬的带动者。
简化治丧仪式、缩减丧期;崇尚科学,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摆道场,不扬幡幛,采用佩戴白花、一个鞠躬、一场家庭追悼会的文明丧葬仪式告慰先辈,自觉抵制迷信低俗活动;讲公德,不占道占广场占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不吹吹打打,不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不在出殡沿线燃放爆竹、散撒纸钱花圈,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人居环境,用安静、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丧葬活动。
三、推进绿色生态安葬,争做绿色殡葬的推动者。
推行全民遗体火化制度,实行公墓内集中埋葬,杜绝骨灰装棺再葬。提倡骨灰撒散、深埋,不留坟头,安葬地不设纪念性标志;提倡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设立骨灰堂、塔)、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四、践行文明祭祀新风,争做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积极改变传统祭扫习惯,实行文明安全祭扫方式。不在墓区、殡仪馆以及林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焚烧低俗纸扎祭品等。采取网上祭奠、鲜花祭奠、植树祭奠、清扫墓地、墓前哀思、召开集体或家庭“追思会”、精神传承等文明祭奠方式替代焚香烧纸。积极参与公祭、共祭等追思活动。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让生命真正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才是对生命事业的最高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