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

清明节过去没有多长时间,想必在清明节前后很多人不管离家多远,都会抽时间回到家里同家人一起去祖先的坟上进行扫墓祭拜的活动。如果是火葬,尤其是在城市里的人们,可能是在集中祭拜的灵堂里面去扫墓,这样也为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

但是如果是传统的土葬方式,根据我国发展了几千年的文化,其中有很多禁忌。尤其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更不同于过年或者其他时候上坟。老祖宗就有这么一句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那么这句话中的“一宝”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祭祀文化说起,了解一下这个习俗。

01不属于祭品的“一宝”

平时去祖先的墓上进行扫墓或者祭拜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带上一些祭品去,现在城市的祭祀文化不同于农村,城市里面一般情况是禁止明火出现的,所以也就没有冥币和这些祭品的存在了。但就算是这样,大家也会带一些水果、点心和祭祀用的酒之类的。

对于农村的扫墓祭祀活动来说,所带的东西就比较复杂了。除了常规的祭品,比如点心、干果和酒之外,还会带上许多祖先生前比较喜欢的,或者对祖先来说意义重大的东西。

比如有些人甚至会去坟上带上子孙这一年来的成就的证明,比如说孙子得了第一名的试卷、孩子的成绩单或者录取通知书等等,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潮流。但是还有一件被老祖宗称作宝贝的物品,虽然不是祭品,却很重要。

在很多地方还都流传着这个习俗,那就是去上坟的时候要带上白色的孝服。老人们认为如果去上坟的时候把孝服带上,就可以在祖先的坟前讨一个好兆头,对子孙们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而这件白色的孝服就如同宝贝一样。

02素衣孝服的沿革

说起孝服,这是我国传统丧葬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只要家里的长辈去世了,那么在去世的那一刻起,孝子孝孙包括儿媳都要穿上提前缝制好的孝服。

古代的孝服一般是纯白色或者亚麻色的,所用的腰带也是麻绳编织而成的,除了孝服之外,很多地方还有孝帽,并且在鞋子上也要放上白色的小布条,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哀悼。

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封建王朝的周朝时期之后变成了一种传统文化而现在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在家里的父母亲或其他长辈去世之后还是沿用这一习惯。虽然我们现在对丧葬文化当中的很多传统都已经丢失了,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这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古人做官之后,如果父母亲去世,那么就会有“丁忧”这个说法,意思就是不管你做多大的官,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家里面父母亲去世了,你就必须要回家奔丧,并且在回到家之后不能穿官服,而是要换上家里准备好的孝服。

对于古代官员来说,就算国家有再要紧的事情,父母去世之后也必须回家。如果朝廷的事情实在太过重要,那么就可以守孝三个月,但是如果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如果不想落得一个不孝的骂名,就必须要在自己父母的坟前守孝三年,而不像我们现在穿孝服也就穿那么几天。

古人要在为父母亲守灵的时候,时时刻刻穿上孝服。这是一种孝道文化的最基础的表达。在所有的安葬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守孝的人也就都可以开始自己的正常工作了。那么这个时候古人对孝服是怎么处理的呢?很多时候和我们现代的选择不一样。

古人会将这个孝服一直保存下去。当然有些地方习俗不一样,可能在去世的祖先头七的时候将孝服带到坟上统一烧掉。现在我国很多农村的习俗是孝服不能在当时就烧掉,而是要等到九年之后,因为这九年每一年都要为去世的祖先重新举行葬礼,孝服都是需要儿孙们在葬礼上穿的,而在九年之后最后一个葬礼的时候就可以将孝服烧掉。

03古人保留孝服,为子孙求福气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对传统习俗表示尊敬,如果一个家族里面的儿孙很多,那么他们会将绝大多数的孝服在最后一次祭祀的时候烧给祖先,然后留下一件或者两件到每年的清明节或者过年进行祭祖活动的时候,带到祖先的坟上上供。

那么去坟上的时候,这件留下来的孝服要不要穿在身上呢?这个就要看每个家族和地区的不同习惯了。一般情况来说,留下来的那件孝服是属于嫡长子的。

如果这个家里没有儿子,那么就由长女来进行这个仪式。当然穿不穿在身上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将孝服带到祖先的坟墓前面和其他物品一样摆放好,等到回家的时候再带回去就行了,所以没有必要穿到身上。

就像我们今天介绍的俗语中所说的,将孝服带到坟上,就是为了让祖先看到他们的孝心,也让祖先在九泉之下能够保佑自己的子孙平平安安、财运恒通。

04结语

其实归根结底,丧葬文化的本质就是我国的孝文化的传递。之所以人们会将孝服保留下来,在祭祀的时候带到祖先的陵墓前面,就是为了延续祖先活着的时候他们所继承的孝文化。

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可能很多人都对这种文化不太了解,并且也不太理解,这可能也是我们现在有很多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孝敬父母是头等大事。甚至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如果要推举当地一个最有威望的人进行社会治理,或者去朝廷做官的话,就首先要看这个人孝不孝顺。

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举孝廉制度,而我们最熟悉的一代枭雄曹操,他就是举孝廉出身的。这么一个生性多疑的奸雄,对自己的父母都很孝顺,更不要说其他以君子自居的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0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