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包子
各位肯定都不陌生
无论是肉包、菜包、小笼包、灌汤包、叉烧包...
都是提到就让人垂涎欲滴的存在
吃过那么多包子的你知道包子的起源吗
今天小编也给你推荐邯郸本地好吃的包子
包子的起源与历史“包子”一词最早出现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称为”馒头“。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
《释名》曾记“汉有蒸饼”。那个时候,基本将面食统称为“饼”,蒸出的面食就是蒸饼,虽类似馒头,确无馒头之名。
汉代画像石上,曾有蒸笼烹饪的图像,可见,当时有蒸饼无疑。
▲汉代画像石上的庖厨图,呈现出明显的蒸笼图像。
到了晋代,则出现了馒头之名,写为“曼头”。卢谌的《祭法》中写着要用馒头做四季祭品,“春祠用曼头、饧饼、髓饼、牢丸,夏秋冬亦如之。”
再往后,到了唐代,也是有“馒头”形态的食物
《清异录》里曾记“玉尖面”,即为馒头。《清异录》里提到,五代汴梁阊阖门外有个“张手美家”食馆,以卖节令食物为主,每至伏日,有一款“绿荷包子”。
宋代的时候,包子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地开花。记录汴梁风俗的《东京梦华录》写着“诸色包子”。《梦粱录》里则有江鱼包儿、蟹肉包儿、水晶包儿、笋肉包儿之类。这里是“包儿”的叫法,“儿”与“子”是同义,后来自然而然就有了“包子”的名称转换。
当时,还有被称作“灌浆馒头”的,大概就是后来的灌汤包了。
不过,这个时候,“馒头”和“包子”仍旧是傻傻分不清的。或者说,它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指的同一种东西,这也不难理解为啥现在很多南方人仍旧管包子叫做馒头了。
直到清代,馒头的叫法彻底有了变化。北方管没有馅儿的叫作馒头,有馅儿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却把有馅儿的称作馒头,无馅儿的叫“大包子”……
《清稗类钞》有记:“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清代时期,人们对包子馅儿的追求也到达了一个新境界,许多老字号流传至今,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等。
馆陶:活馅大包据《馆陶县志》记载,本地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做酱肉的习俗。有时候酱肉做多了,一时半会吃不完。为了避免变质,当地人就把酱熟的肉切成了小丁,做成包子进行存储。
活馅大包的肉是选用馆陶县当地饲养的土猪精肉,配以本地红薯粉条,再加入切好的韭菜、木耳等蔬菜制成馅料,用酱炒至香味浓郁用本地小麦粉和面做成大包。
蒸熟之后,闻之香气扑鼻,食之唇齿留香随之广泛流传于陶山大地成为当地接待亲朋,宴宾馈友的一道美食。
这道简单的小点,有着不短的历史,估计大多数馆陶老人家的童年回忆,正是一笼笼母亲制作的活馅大包吧。对于中国人说,美食并不仅仅是用于充饥的事物,更是一段回忆、一种精神。食物,也是生活。这,正是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只要我们的回忆还在,精神还在,我们的记忆中的味道便不会消失。
你还知道邯郸当地有哪些好吃的包子欢迎留言补充,心动不如行动,今天就吃包子吧!
END来源:邯郸文旅综合整理自文旅馆陶、地道风物、网络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电话联系编辑一路向北审核李旸各地都有哪些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一分钟教会你怎么查!
往期精选
云游邯郸|花团锦簇、落英缤纷,邀你云赏三千亩花海云游邯郸广平浪漫月季花海有一种美,叫走进溢泉湖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