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羊犬猪鸡为何能成祭祀品

历经原始社会的日晒风吹,人类逐步成为万物之长,但是,对自然的敬畏从未消弭。蒙昧时代,古人将自然的威力,归于虚妄的神灵,愿意将自己最珍贵的猎物献予它,以期庇佑。祈愿神灵的活动经过发展,逐渐成为了贯穿整个古代的祭祀活动。

现存的祭祖、祭灶神,其实,也是祭祀的一种。由于上古文献缺失,现存下来的文献对上古祭祀的记录及解释只见于《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

说到祭祀,祭品当属头等重要。因种族、地域的不同,祭品种类自是各不相同,可以是“牺牲”,也可以是“粢盛”,特殊的人祭、血祭暂且不提。为表诚意,有条件的人家,基本会将“牺牲”纳入祭品之中,这“牺牲”就是世人熟知的六牲中的:马、牛、羊、犬、猪、鸡。

马、牛、羊、犬、猪、鸡这六牲,是经过人类长期探索,最适合驯养的家畜,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肉食品。这其中,羊能被列入祭祀中的“牺牲”品之一,除了条件限制,还与它的习性、社会发展有关。中华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一个“礼”字贯穿古今。随着思想进步,人们遵循的不止是“礼”,还有仁、义、信。而羊的某些习性,就与人们所倡导的思想相贴合。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羊有三大习性:

一、“食于其母,必跪受之,类知礼者”。小羊羔允乳时感念母恩,皆跪于地,一番行为类似于知礼者;

二、“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羊皆有角,却几乎从不使用,近乎于仁;

三、“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羊被擒后,即便面对死亡,也不哀不鸣,近乎于义。

可以说,正是羊的这几个习性,古人将其高看,并将其列为了祭祀所用的“牺牲”之一。并且,羊除了是祭品外,还是古人常用的“见面礼”。

送礼送去的是规矩、是敬意,古人送礼讲究方圆规矩,最爱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谓“天子用畅,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羊能成为卿的官方礼物,除了好吃之外,还因为它能彰显仁、义、礼等高尚的品格。

古人的礼教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习惯,真的是吃羊都能吃出优越感。现在,人类的饮食五花八门、应不暇接,上天、下海、飞禽、走兽皆可成为餐中之肉,但是,六牲之一的“羊”可始终没被淘汰。

在羊这个大种族中,有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那就是:有“中国第一山羊”美誉的黄羊,其中,最出名的又当属南江黄羊。它们生长快、适应范围广、产肉性能好,经过几十年的选育,南江黄羊已经成为国内肉用性最好的山羊品种,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走进千家万户。

黄羊属于羚科,长于山峦起伏之地,算是绵羊的远亲,虽两者生活习性相差甚远,但是,上文提到的“羊的三大习性”却是相通的。人类饲养黄羊之前,它们尤其擅长跳远与长跑,最快可达到时速六十公里,一跃六七米也是常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黄羊的一身本事,就是被凶恶的野狼逼出来的。野狼尤爱黄羊,不是因为它的肉质更好,而是赖于饿狼的智慧(也可以说是欺软怕硬吧)。凭借经验的积累,狼群知道一旦猎杀草原上有主的羊,自己也讨不了好,于是,干脆将目标放在野生的黄羊身上。

因此,草原之上还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是黄羊出没之地,其他羊群就算是安全无虞了。狼群这一智慧倒与“通俗社会学”有着相同之处。

按黄羊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狼群是拍马也赶不上,但是,狡猾的它们更愿意动脑子。狼群会将进攻时段定在黄羊吃饱之后、或是刚睡醒之时。饱餐后的黄羊处于懒散的状态,奔跑速度不如平时,所以,它们常常被狼群所袭击。

另一个时段选在黄羊睡醒之时,也与黄羊的习性有关。寒冬的夜里,黄羊为了储存热量御寒,会选择几只簇拥在一起,相依而眠。也正是为了这一点热量,懒惰没经验的黄羊,夜晚总是习惯性的憋尿,这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往往就成为了它们的致命伤。

因为,狼群会在佛晓之际猛地发起进攻,黄羊仓皇逃窜时,那些憋着尿的黄羊理所当然的成为狼群追逐的目标。黄羊急速奔跑中尿囊崩裂,自是难逃一死,最后,还是沦为了狼群的盘中之餐。说狼之恶,是因为它们卑鄙阴险、趁羊之危,同时,有违“思无邪”这样的传统思想。

但是,与聪慧的人类相比,它们的小伎俩还是不足为道。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