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有云:“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教的教理,就是要治疗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戒来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痴,身心才会解脱清凉。
有人认为修行、生活、工作三者矛盾,其实不然,我们既可以在生活工作中修炼佛性,也可以在修行中体验生活。
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然而很多人在繁忙的事务,奔走寻求的过程中,遗忘了自我,殊不知最重要且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心灵中寻找。
禅宗道一禅师说过一句话:“平常心是道”。
为何这样讲?因为事来就应,不思虑,不计较。
有人曾请教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困来睡觉,饿来吃饭。”
大家都面露疑惑,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啊,怎么就是修行了呢。
禅师解释道:“每个人是在吃饭,但是不好好吃饭,千般计较;每个人是在睡觉,但是不好好睡觉,百般思虑”。
这就是在告诉世人在红尘的纷扰下,我们的内心要时刻保持平衡,因为内心平衡是炼心的关键,不以未生之事恐惧,不以已生之事烦扰。
有句古话叫:“阴盛必阳衰,阳盛必阴衰”。
说的就是福祸相依的平衡之理,凡事一旦过度将物极必反。
佛教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一日国王和大臣同去打猎,中途蹿出一花豹,国王的一根手指被花豹咬去了半截,见此大臣安慰国王说,少一块肉总比少一条命来的好,这也许是好事呢。
国王听了很生气,以为大臣说风凉话,便把他关进了大狱。
又一日,国王微服私访,被一群野蛮人捆绑走了,部落首领要以国王做祭祀部落之神的祭品,准备把他煮了。
当祭司检查国王的身体时,发现国王手指缺了半截,身体不全是做祭品的大忌,国王因此捡回一条命。
回到皇宫后国王想起大臣的话,对他的气也就消了一些,随之命人把他放了,同时不忘报复性地回敬大臣一句:我少了一截指头,确是好事,但你白坐了这么久的牢,又算什么好事呢?
大臣回答说:我若随您微服私访,一定也被抓,当您不能成为祭品时,祭品一定就是我了。
国王一听,无话可说,暗暗敬佩大臣,对他更重用了。
这也是《易经》的根本思想,它一个重要的论点则是:”祸福相依”,也就是说人生有它福乐的一面,也有它灾难的一面。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而且这两个东西是经常存在的,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所以说福报不能享尽,享尽了,则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