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1)“行迈靡靡,中心如噎”,“噎”的准确意义是内心的郁闷,并不指食物噎住了喉咙;(2)成语“握发吐哺”的由来,请见第六字“吐”字字条加粗字。其他无兴趣内容,请自动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课,讲《说文解字》“口”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今天这六个字都是形声字,讲起来比较无趣,但为了保持本系列课程的完整性,我们不能跳过任一个无趣的字。这六个字分别如图: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这个汉字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描述起来也麻烦,于是只好上图:
(宋体字字形)
这个字读chó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谁也。……古文疇”形声字,本义是谁。《说文解字》认为是古文“疇”的另一个写法,但《说文解字》却另有“疇”字,意义又有区别,究竟是什么原因,暂不可考,好在这个字并不常用,我们可以暂时存疑。很多解说则直接标注就是“疇”,但似乎也不对,如果是那样,许慎为什么还要把这个字单列出来呢。
的小篆写法如图:
(字的小篆写法)
2、嘾。有两个读音:
(一)dà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嘾,含深也。从口,覃声。”形声字,本义是含深。《玉篇.口部》:“嘾,《庄子》云:‘大甘而嘾’”但这个引用一直没有确认,因为《庄子.马蹄篇》中并没有这一句话。也只能存疑。因为太甜,所以含深。但并无确实证据。
(二)tán。读这个音时,意思是贪爱。《集韵.覃韵》:“嘾,贪也。明代赵南星的《于景素先生小像赞》中用过这个字的这个意思:“谈经嘾道,致身圣门,翛然尘表。”大意是于景素先生喜欢谈经论道,身入圣门,有超然世外的仪表。其中的“翛”字读xiāo,意思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嘾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嘾字的小篆写法)
3、噎。有三个读音:
(一)yē。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噎,饭窒也。从口,壹声。”形声字,本义是食物等堵塞喉咙。桂馥的《说文义证》:“《通俗文》:‘塞喉曰噎。’”《诗经.王风.黍离》有:“行迈靡靡,中心如噎。”《毛传》称:“噎,忧不能息也。”意思是远行在即却难以迈步,心如噎住一样的难受,噎在此引申指内心的郁闷。再比如《红楼梦》二十八回中贾宝玉《红豆词》中有一句:“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是指因气息不顺而导致食物噎喉。
(87版《红楼梦》红豆词与林黛玉)
本义之外,噎还有两个用法:其一指阻塞,蔽塞。比如《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合。”因为城门处人太多,所以“噎”住了。其二用于象声词。虫鸣声。比如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指蟋蟀声或蝗虫的声音,当然这里是带着诗人感情的虫鸣声音。
(二)yì。指喉痛。各地方言中喉痛有不同的说法,《方言》卷六:“疒+斯、嗌,噎也。”郭璞注称:“皆谓咽痛也。”未见典籍中有应用实例。
(三)shà。指气逆。也作“嗄”。这个用法是《集韵.怪韵》中对嗄的解释:“嗄,气逆也。或作噎。”亦未见应用实例。
噎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噎字的小篆写法)
4、嗢。读wà。《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嗢,咽也。从口,昷声。”形声字。本义指吞咽。一般用于专用词嗢咽,比如陆龟蒙的《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低头增叹诧,到口复嗢咽。”陆龟蒙除了是著名诗人外,还有一条值得提一句,他同时还是中国农业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在推广“曲辕犁”方面做了较大的贡献。
(陆龟蒙像和曲辕犁实物图)
本义之外,嗢还用来指笑。《广雅.释诂》:“嗢,笑也。”
嗢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嗢字的小篆写法)
5、哯。读xi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不欧而吐也。从口,见声。”形声字。本义是不作呕而吐。也用来泛指呕吐。关于这个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解释”欧“字时,说得比较详细:“《欠部》:‘欧,吐也。’浑言之。此云‘不欧而吐’也者,析言之,欧,以匈喉言;吐,以出口言也。有匈喉不作恶而已吐者,谓之哯。”欧(实际就是后来的呕),是呕吐的总称,这里说不呕而吐,是“欧(呕)与吐”分别的称呼,欧,指的是胸腔和咽喉部位,吐指的是出口,如果胸腔和咽喉不觉得恶心已经吐出者,称为哯。比如《本草纲目.石部.水银粉》有记载:“幼儿哯乳不止,服此立效。”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雕像)
哯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哯字的小篆写法)
6、吐。现代汉语常用字,有两个读音:
(一)tǔ。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吐,写也。从口土声。”本义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释名.释疾病》:“扬、豫以东,谓泻为吐也。”泻在有些地区也用来指东西从嘴里出来。《玉篇.口部》:“吐,口吐。”《诗.大雅.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东西要捡软的吃,硬的吐出放在一旁。
《史记.鲁周公世家》里有载:“周公诫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的身份很贵重,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但是他从来也因此不轻视天下,他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史记》这段是周公劝儿子伯禽的话。后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为成语“握发吐哺”,用来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握发吐哺)
本义之外,吐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唾弃;抛弃。比如《左传.僖公五年》有:“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大意是说: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明,神明难道会唾弃吗?在这里“吐”不能直译为吐出来。
(2)发出(声音);说出(话语)。比如:吐字行腔;一吐为快。比如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3)武术用语。亮出;摆出。比如《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
(4)开放;出现。比如小说《高玉宝》:第三章:“包米一吐穗,就掰来吃。”玉米刚长出穗就拿来吃。
(玉米吐穗)
此外,吐还是姓。《希姓录》有载。
(二)tù。指呕,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广韵.暮韵》:“吐,欧也。”比如《淮南子.修务》:“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写其食。”大意是:楚国有个人煮了猴肉请邻居来吃肉,邻居家都以为是狗肉,吃得都十分香美。可是后来听说是猴肉,就纷纷蹲在地上呕吐起来,把吃进的猴肉都吐了出来。
再比如我们平常说的吐血,也读这个四声音,不读上面的三声。
吐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吐字的小篆写法)
支持我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