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民居习俗概说

凉山彝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居住习俗。

一、择凉定居

凉山彝族的直系祖先古候、曲涅从兹兹甫乌(今云南昭通一带)西迁凉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凉山彝族在过去迁徙较频繁。方圆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部落、家族为纽带,选择温凉的高山二半山聚居。居住的地方一般都要求有山、有水、有草、有林、有牧、有粮。多数喜欢海拔米至米的地方。寒冷的高山和酷热的沟坝很少有彝族居住,宁肯在高山受冻也不愿到沟坝挨热。这种择凉定居的习惯与历史上内争外患和早期的游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从军事的观点来说,高山二半山居高临下,能退能进,从生活和生产的角度来说,山上可喂养牛羊,林中可狩猎。还有,在过去的社会里,河谷沟坝炎热的气候所产生的各种疾病也使人望而生畏。因此,自古以来凉山彝族都养成了择凉而居的习俗。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凉山彝族也具有了战胜各种疾病的能力,迁居低山平坝河谷的人户已日渐增多,居住的习惯已发生了变化。

二、据险而居

走进凉山,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在陡峭的悬崖下,在密林的中间,在险要的山坡上座落着黑压压的村寨。这是凉山彝族居住的另一个特点。那些古老的寨子、那些孤独的人户遍布高山树林,星罗棋布,背靠高山,头顶青天,面对山口,居高临下。

据险而居,与过去历史上的部落割据、家支械斗、民族矛盾有一定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形防范外患,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忧患意识和智慧才能,也反映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据险而居的居住传统,至今也随处可见。

三、聚族而居

凉山彝族都分支于古候、曲涅,大约已有七十多代,已发展到近百种家族近千个家姓。在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各阶层、各家族、各地区之间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由此引发而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格局。一般多为一个区域一种家族为主,如有些地名的称谓都习惯以居住家族的姓命名:“沙马寨子”、“拉马村子”、“吉木地区”等等。一个寨子上居住的人户,一般都有亲戚关系。一个村寨一般都为三、五十户,最大的村寨有一百多户的。凉山彝族居住没有街道,没有商业市场,没有固定的搭式,没有统一的规则,自然形成村寨。现在的居住,已打破过去的格局,各家族乃至各民族的融合,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四、地区差异

凉山彝族分为三个不同的方言区,即“所地”、“圣扎”、“义诺”。三个方言区居住的习惯和村寨的规模等方面都有所差别。“所地”方言区(布拖、普格、宁南、会东、会理、德昌、金阳、西昌的南部)的彝族居住比较稳定,村寨的规模比较大,居住比较集中。多数为瓦板房、茅草房,以土墙居多,还喜欢配筑各种碉楼,有院围墙。“圣扎”和“义诺”地区大同小异(喜德、越西、盐源、本里、冕宁、昭觉、美姑、雷波、甘洛、乐山的马边、峨边等)。

“圣扎”和“义诺”都比较喜欢搬迁,按照祖先的遗愿,不断寻找美丽的草坡和富饶的土地,建立新的家园。由于搬迁比较随意,有“三年不吃一口井水”的说法。村寨规模较小,单家独户居住山区的多。在一些坝子上,也有很大的村落。

大凉山也不大,小凉山也不小,地处义诺地区的山多陡峭,鸦雀志鸹滚石头的地方,很难找到一块平坝做屋基,闹过这样的笑话,在小凉山平出一块球场在球场上打球,篮球滚下山,要费一天的功夫才能将篮球找回来。

五、占卜屋基

凉山彝族对屋基的选定很有讲究,不乱修房屋。传统的规矩是由毕摩或老者占卜看风水定位,一般都以蛋卜和木刻卜,羊扇骨卜算房主的属相星座等。传统的要求是:“背后是高山,高山放牛羊;前面是平坝,平坝种五谷”。说明了彝族在居住地点的选择上是十分慎重的,因为选择不当将会带来灾难,子孙无福禄。

“所地”地区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简易蛋卜法,用一新鲜鸡蛋在所选的屋基上念经后用山上流下来的泉水煮熟,冷却后剥壳验蛋,如蛋头平整,则为好地基,如蛋头歪斜,则为凶兆,不能在此建房。

六、门朝东方

崇奉太阳,是凉山彝族普遍的宗教信仰。房门、院门都朝向东方,意为祖先来自东方,死后的灵魂也将回归东方。

在彝族的观念中,火是最神圣的,而火来自制造万物的太阳。面对太阳的神,人不会迷失方向;面向东方,脚下的道路变得更宽广。如果因地形所限,门不能朝向东方,也要朝向远方的山口,视野要宽广,意为智慧的目光不能受阻挡,脚下的道路要延伸,路再远、再曲折,都要向着东方。

七、房子次位

彝族尊重长老,也体现在房子的次位上。房屋座落的次位有讲究,按照地形坡度,长者在上,论资排辈依次排列,不能超越,父辈在上,儿女在下,哥哥在上,弟弟在下。“树高要分叉,儿大要分家”,儿子要成家,须另修房安家。但只能在父母的下方,以示尊重顺从父母。按传统规矩,幺儿成家就要同父母同住,不再另分家庭,因为幺儿要承担赡养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出嫁的女儿一般都在异地他乡安家,如果在本村寨安家,也得离父母和哥哥弟弟稍远一点为好。

一个家庭住在一个地方,最上方的房子一定是长辈的。在杂居的村寨,不一定都有严格的次位排列,但本家族房子的座落还得有自己的次位。

八、住房规格

住房多为长方形,大小不一,以家庭人口和经济条件而定,多为宽六公尺长十公尺。不管是瓦板房还是茅草房,普遍较矮,高二至三公尺,海拔越高的地方房子越低矮,这与气候有关系。沟坝河谷较热的地方,房子都比较高,主要是有利通风散热。房门一般开在房子的三分之一处,门后分为内屋,中间为大厅,左边为圈舍。门后上分为锅庄火塘,火塘左上方以木板或竹笆相隔,外为客席,内为祭台和内屋。

凉山彝族的住房,讲究大厅的宽大,有的大达上百个平方米,人们夸张说大厅能举行赛马活动,可见都希望有一个宽大的住房。

九、房屋种类

由于所居住地区气候、环境、条件、风俗等方面的差异,房屋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简朴的棚屋。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搬迁人户,喜欢就地取材,修建棚屋居住。棚屋多为长方形,四周树起木柱子,横梁架在柱顶上上盖茅草或刺竹,下围竹篱。这种棚屋避风遮雨,冬暖夏凉。此种住房宜于河谷热带地区。

——茅草房。二半山以下茅草较多的地方都喜欢茅草房。茅草房为土木结构,上盖茅草下为土墙。盖得好的可管七、八年,这种房子比较热,适于高寒山区居住,所以都没有通风口。房顶上,压一层厚实的泥沙,意在防风压邪。

——瓦板房。高山人都习惯住瓦板房,其原因为四,一是取材方便,高山都有冷杉和柏树,二是高山的冷杉和柏树为最圣洁之物就近可打制所需瓦板,房主安康吉利;三是由于高山气候较冷,用其盖房可避邪,瓦板不容易因受热而腐朽。四是瓦板搬家轻便,彝族易于搬迁,因死人或其它天灾人祸往往认为屋基不洁之故。再加上火塘烟熏,可盖两三代人。瓦板都一刀劈成,木质纹路竞无损伤,雨水流畅,不易积水。一般为长三尺宽九寸。以多节接盖,上压石块,不用一钉一铁,相当独特。成片的瓦板房以宏伟的规模从山腰延伸到山脚,黑压压一大片,近看山重山,远看一片云,显示出一种高雅、庄重、古朴、气魄、宏大的民居特色。

——石板房。凉山二半山一带,有质地很好的石头,有些是自然形成石条、石块、石瓦等。建造石瓦房多以土墙,上盖薄青石瓦,具有方便、经济、牢固、庄重的特点。有些地方用石头砌墙,有砌石技术者可用毛石头不规则之石,砌

,出很规整的屋址。上盖木瓦板或石板,不仅坚固耐用,结构大方。

凉山彝族的房屋种类还比较多,还有瓦房、竹房、木楞房等。

十、房屋结构

房屋多为土木、竹木、石木结构,以传统的穿榫接成,不用铁钉钢筋。草房和竹房的屋架都用藤条篾片捆扎,很牢实。不管是什么房,都是平房,但又楼层,楼下有比较讲究的柱子,用粗大的原木做成,并喜欢用红漆和黑漆漆柱,庄严美观。家庭经济较好的人户,都在楼上铺设楼板,有的用原竹扎成楼层,堆放粮食。通风凉爽,男人一般都睡楼上。

内屋多数都采用木板隔成,有的还在厢房的隔板雕刻各种花纹图案。高寒山区主要用竹席隔,很有特色。内屋用做女主人卧室,也兼做保管室,保存衣物、食品和其它的贵重物品。火塘上方的客席,铺有竹席,供客人休息、吃饭、睡觉。在客席后墙或内屋的隔板上,挂有猎枪、牛角号、匕首、山鸡尾和鹰翅等传统装饰品,显得古老大方。

大厅的右侧,用穿榫做成棚栏,关养马、牛、羊、猪共用火塘里烧火的热温。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卫生习惯的改变,多数人户已打破传统习惯,实行人畜分居。

彝族房子的屋檐很别致,采用杉、柏木穿榫,呈“”、“”等形状,连接整个屋檐的正面,并漆上红、黑、黄三种油漆,并雕刻和镶嵌各种花纹,表现了酷爱草木、牛羊和热爱生活的建筑审美意识。

居住稳定的人家,都习惯在住房的旁边修建碉楼,高高地矗立在院内,犹如一位威武的勇士,守护着彝家的村寨。

碉楼为土木结构,有的则用坚硬的青石砌成。碉楼至少是两层,最多的有九层楼。楼层铺设厚实的石板或土墙、沙石,以防火防盗。楼层上都设有枪眼、箭头、瞭望台。有的碉楼与住房相通,有的另立一边,习惯上都由男主人或成年男子居住驻守。事实上,这是过去的历史上传统的军事设施。现在,虽然还保留着这种传统,但在用途上有了新的变化,成了儿女们的娱乐室和客房了。

住房的周围,都筑有围墙,围墙内,栽有高大的树木,树上筑有雀巢为吉祥,所以人们忌违打鸦雀。有的喜欢在房子周围栽种花椒和各种果树,都酷爱花草树木,喜欢幽静古朴的居住环境。修建房子不用图纸不吊墨线,信手建成。

十一、火塘锅庄

凉山彝族的家里,都少不了火塘锅庄。人们取暖、做饭、烤肉、文娱表演、宗教活动迎宾待客等的生活都离不开火塘。火塘设在门后左上方,有的也习惯右上方。火塘一般九寸深、一尺二的直径,大小不一,以房子的大小和家庭人口的多少而定。有圆形,也有六角形。火塘用打制精美的石料镶围,三边嵌立三块石料锅庄,形成三石鼎峙。一口铁锅架在锅庄上,火塘里的火焰便开始引诱人们的食欲了。火塘里,可以烧烤各种食物,又不影响铁锅的所有功能和用途。一顿饭菜做完了,主人家就从锅庄上把锅端开,放在门后的锅架上,人们就可以烤火了。

火塘,终年不熄火,反映了彝族对火的崇尚和依赖。火塘是神圣的,不能往里吐口水,更不能从上面跨过。彝族在过年过节用酒肉祭祀祖先神灵时,事先要在火塘里烧石淬水以蒸气净洁,平时举行祭祀都要把祭品举过火塘,表示已经过净洁。说明火塘是彝族生活的中心,是至高无上的圣洁之处,因为火的神力火的法力都是无边的,火是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彝族人在屋里,都围坐在火塘锅庄旁,谈天说地,饮酒议事,烧烤佳肴,情趣盎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7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