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晃,又是一年清明节。
按照传统习俗,我们会带上祭品,到逝去的亲人的坟头,烧香、烧纸钱,点上蜡烛,并为坟墓清除杂草,添加一把新土。
春秋时,孔子外出,看到有人主持祭祀仪式,一开始就端上酒,仪式逐渐变得隆重,但是孔子很快就厌恶了,准备离开。
孔子感慨:“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以上这句话,深度解读,就有这样的道理:过于在乎仪式的规格,但是内心没有一点诚意,没有庄严,这是没有意义的。
显而易见,最好的祭祀,不是消耗很多的纸钱、香烛等,而是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亲人的感情和期待,传承亲人留下的好家风等。
把以下几样东西,捎给逝去的亲人,诚意就流露出来了。
01
谈一谈亲人生前的期待,触动心灵。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年轻的时候,一直期待能收复北国的疆土,到了年迈的时候,反复交代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为陆游的子孙,在扫墓的时候,说一说当下的天下格局,南宋的变迁,是很有必要的。
斗转星移,南宋灭亡了,但是天下统一了,南方和北方都成为了一家人,父老乡亲再也不要被战火侵扰了。这样的喜讯,就是陆游最大的期待。
扪心自问,你的父母、祖父母等,都期待什么呢?
我的大舅舅在过世之前,一直唠叨着:“小儿子离婚了,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庭......”作为父亲,期待儿女们都有好的家庭,不要断了香火,也不要夫妻分离。
这些年,大舅舅的小儿子去了一家私立学校教书,还找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结婚,虽然是半路夫妻,但也算完成了大舅舅的遗愿。
周立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的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不要懊恼,而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活好当下。把当下的过好了,那就是延续了昨天,成就了昨天的梦想。
你今天过的日子,就是亲人期盼的样子,是孝顺,也是对亲人的宽慰。
02
谈一谈兄弟姐妹的情感,传承家风。
老祖宗留下一句谚语:“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
古人把儿子作为家庭的继承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女婿来管理家庭。
如果家里没有儿子,就可以把侄儿过继到自己名下,继承财产,管理祭祀活动。
不管怎样看,女婿就是一个外人,女人就是“泼出去的水”。
父母过世了,不得不让女婿来扫墓,就说明家里已经断了香火,家庭财产也要流入到外人的腰包了。
为了保住财富,也有很多家庭,采用找上门女婿的办法,把女婿当成儿子来养。
现在,也有一些家庭,考虑到家庭财产的问题,不让女婿来上坟,避免以后女婿争夺财产。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中,也会排斥女婿。
稍微动一动脑筋,就会明白,“女婿不上坟”就是封建思想,就是娘家人自私自利的做法。
好的家庭,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女人也是半边天。若是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么女婿来帮忙,就是最大的喜事。
迎着春风,一家人都来扫墓,都说一说家庭的希望,谈一谈家业的增长,是最好的踏青。
如果女婿有本事,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带着妻弟、妻哥一起发大财,那就说明家风已经更上一层楼了,应该告诉祖先才对。
03
谈一谈后辈的理想信念,家国兴旺。
清明节前一天,还有一个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介子推。
介子推一直保护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多年。
重耳做了晋文公之后,介子推不求功名,隐居山野。
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宋时期,茅山地区群众协助山东义民大败金兵。
义军和群众一起,保卫家园,赶走金兵,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为了祭奠保卫家园的人,青设立了高坛,请茅山僧人登坛诵经。也有人对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哀思。
家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家的家。活下来的人,不仅要爱护家园,更要关心天下,同时做强自己的小家庭。
为了理想而奋斗,每个人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有发自内心的慈悲,那就真的悟透了清明节。
比方说,告诉逝去的亲人,家里的年轻人,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得到了单位的表彰等。
说一说喜气的事情,也算是对家庭成绩的总结。也是对年轻人的鞭策,树立好的榜样。
若是你碌碌无为,去扫墓的时候,还会觉得是愧对列祖列宗。
清明节,我们还会一起小聚,好好吃一顿饭。在家庭饭局上,也能促成共同的目标,把理想推向深远。
04
古人云:“坟前泪洒万堆纸,不如生前一碗粥。”
家庭要节俭,还要合理安排好资金,把钱花在最要紧的地方。亲人在的时候,多孝顺,多陪伴。
亲人过世了,坚持薄葬;清明节扫墓,也要文明、简朴。一朵菊花,一段励志的话,一种和气的氛围,一片赤诚的心......捎给了亲人,也鼓舞了后人。
在和煦的春风里,扫墓、出行,用心过好每一个日子,关爱身边的老人,福气无穷,家富人安。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