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丽为委托人代扫墓。图片:受访者提供
临近清明,丁晓丽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代客祭扫。这个时间段,她预计每天需要帮20名委托人代祭扫,一天鞠躬不下次。
每年的清明都是祭扫的高峰时节,然而,这两年受疫情防控影响,各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和集体告别等活动,同时,网络祭祀、代客扫墓、线上预约扫墓等新形式的祭祀手段开始流行。
丁晓丽是河南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她所在的墓园,代客祭扫的价格一般在98元至元不等,委托人按照个人需求,选择不同价格的项目。在她看来,尽管这种祭奠形式早就开始出现,但代客祭扫被社会接受、在各地成为主流,还是受疫情的影响。
在相关专家看来,新的祭扫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祭扫方式,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形式上做一些贴近实际的变化无伤大雅。
代客祭扫升温
4月1日早上6点多,丁晓丽整理好着装,开车前往河南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和同事们代替客户为已故亲人扫墓。她是纪念园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工作了6年。
清理墓碑环境、擦拭墓碑、摆放祭祀物品、敬香寄语、鞠躬致敬,丁晓丽将这些动作重复了数百遍。平常时候,她每天要替10名委托人祭扫,但到了清明节和寒衣节,代客祭扫的需求会增多,丁晓丽会接到至少20个订单,一天下来,光是鞠躬就鞠了数百次。
做了多年的代客祭扫服务,丁晓丽积攒了不少经验。接到订单后,她会和委托人再三确定墓位区排号,逝者名字,祭品等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擦拭墓碑时要跪在地上,最好从上往下擦,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但久了就会浑身酸痛;代祭扫视频和照片尽量选择多个角度,委托人能看得更清楚。
年清明时,丁晓丽曾接到一位洛阳本地客户的订单。半年前,他的妻子患癌去世,扫墓祭祖的时节,他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无法出门。这位客户选了一项元的代扫服务,特意挑选了白玫瑰和百合,还选了一款心形蛋糕。他特意交代丁晓丽,一定要擦净亡妻的墓碑。
丁晓丽还接过一位20多岁女孩的订单。女孩在外地上班,也因为疫情无法返回洛阳,她特意写来一封长信,希望丁晓丽能念给已故的父亲。信里写到:父亲你过得好吗,我很想你,可我再也体会不到父爱了。读完信件,丁晓丽也哭了,久久无法平复心情。
早在10多年前,代客祭扫就已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外出受到限制,这种形式在各地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代客祭扫的客户中,年轻人最多,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兴祭扫方式,“老人还是觉得代扫没有诚意。如果不是家里人去祭扫,心里会不舒服”。丁晓丽说。
网络上,代客祭扫的话题也已经讨论多年。一些网友无法理解,认为代客扫墓、云祭祀有违传统,完全丧失了扫墓的意义,“这种变革不知是好是坏”;也有网友表示,目前疫情形势严峻,总不能一刀切不许祭扫,只能暂时以这种方式寄托哀思。
在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看来,新的祭扫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祭扫方式,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施立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移风易俗是大势所趋,具体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只要节日的内涵不变,在形式上做一些贴近实际的变化无伤大雅。
疫情下的清明节
代客祭扫成主流的背后,还是和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严峻复杂有关。
年清明节前,民政部就曾提倡推广“云祭扫”、家庭追思、公益性代祭服务等。今年3月21日,民政部部署年清明节祭扫服务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要强化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
民政部再次提到,要进一步创新和细化便民惠民利民举措,适当增加服务网点、便民窗口、祭扫专线,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拓展完善网络预约、代客祭扫等服务功能,保障特殊群体的祭扫需求。
近期,陕西、浙江、广东、河南等多个省纷纷发布了清明祭扫有关的通知,多地明确提到,各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和集体告别等活动,并推出代客祭扫、网上祭扫等。不少墓园的“云纪念”服务平台上,只要点击亲友姓名,即可进入纪念馆,点击虚拟祭扫,线上表达对亲友的思念,还能为亲友“放灯祈福”。
以哈尔滨为例,当地民政局推出了三种祭扫方式。除了代祭服务、互联网+祭祀服务,还有共祭活动,各殡仪场馆工作人员通过集体默哀、诵读祭文、敬献花环、悬挂黄丝带等方式,代表所有不能亲至现场的市民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哀思。
除了民间的祭扫受到影响,由官方举办的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调整为线上举办,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共赴一场“云拜祖”盛典,敬拜祖先、慎终追远。
梳理发现,各地殡葬服务机构推出的“代客祭扫”服务,包括公益性的集体代祭和有偿代祭。北京天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