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祭祀仪仗朝贺乐队都用于哪些场

引言

明代宫廷音乐的内容丰富,划分明确。明宫廷仪式中每个步骤均伴有不同程度用乐,即使是同一类音乐中,也会因服务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用乐情况。

除服务对象外,应用场合也是决定乐队构成的重要因素,明代宫廷乐队关于应用场合也有着明确的划分:中和韶乐设于奉天殿内,丹陛乐设于奉天殿前丹陛上,侑食乐设于奉天殿内。

一、祭祀乐队的应用场合

按照祭祀主体的等级地位,明祭祀仪可划分为天子亲祀和遣官代祀,这样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等级秩序,维护阶级制度,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彰显君主的威仪。

(一)天子亲祀仪

天子亲祀仪即指皇帝亲祀天地、宗庙、社稷的祭祀仪式。天子亲临祭祀在祭品、规模和程序上都与大臣代祀有所不同。如,在代祀祭天仪式中,仪式步骤上简省饮福受胙仪。在拜位行礼时,代祀大臣只能从西阶上下,不可僭越天子的位置,这些都可看出古代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以祭祀圜丘仪式为例:开国初期,冬至祀天时建圜丘于钟山南面,嘉靖九年时迁至大祀殿南面。

据《大明会典》载:正祭之日清晨,祭器、祭品摆放好以后,乐舞生及诸执事陪祀官等静候其职。迎神,作为仪式的开始,寓意凡间百姓通过敬献祭品、玉帛等来恭迎天上神明抵达人间,此时,协律郎举麾并开始奏乐。

迎神后则来到奠玉帛环节,即向皇祇、祖宗进献玉、帛。此时音乐开始,并伴随着皇帝盥洗、至神位前行香礼、献玉帛等仪式步骤。奠玉帛后进行第三个步骤——进俎,奏乐开始……从仪式开始的迎神、奠玉帛、进俎至中间的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最后到彻馔、送神、望燎环节总共九个步骤,每个步骤过程中皆有用乐。

总之,乐队音乐始终贯穿着整个祭祀过程。用音乐的“起”与“止”来代表着每一个仪式步骤的开始和结束。

(二)遣官代祀仪

遣官代祀仪是指除天子亲祀以外的中祀或小祀等由官员代祭的祭祀仪式。内容包括祭祀孔子、朝日夕月、历代帝王等。由于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因此派遣祭祀的官员大多来自太常寺。其次,也会根据各司职责来派遣相应的官员,如派遣内官祭祀五祀;派遣顺天府官祭祀先农等等。代祀官员中有多文臣,少武臣的现象。

同样是祭祀圜丘仪式,如遇国有大事,临时遣官代祀的过程则相对简化:祭品祭器较天子亲祀时更为简单,代祀无迎神、进俎环节,原本隆重的初献礼也被简单的盥洗、进爵等祭拜礼所取代。

由此看出,遣官代祀的祭天仪式,实际上已不再是完整的祭天礼。虽文献没有遣官代祀祭天仪式的具体用乐情况,但笔者推测,代祀仪式也应有乐队音乐贯穿始末,但可能会省略部分乐章,或乐队规模减小等。

(三)非常规祭祀仪

除常规的三祀仪式,明代还会不定期举行非常规祭祀,它们通常带有某种特殊意义和特别作用。如遇皇帝登基、出征、视学等进行的祭告天地宗庙、山川社稷等活动。其中,新皇登极时举行的临时祭告活动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宗庙、山川社稷、厉代帝王等内容,此乃新皇登极后的首项重要礼仪。新皇即位后还要遣官分别祭告岳镇海渎、历代帝王以及先师孔子。

除此之外,还有出征、视学等这些非常规祭祀仪式中也有不同程度用乐,如亲征,出征前祭告天地,献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皇帝除亲征、登极时亲祭以外,还有亲幸视学之礼,如成化元年,于殿上设大成乐,列乐舞生于阶下,始于视学用乐;弘治元年定先期致斋一日,乐仍设而不作等,这些非常规祭祀仪式中虽偶有提到用乐方面,但具体用乐不详,故此处从略。

总之,祭祀仪式按祭祀主体划分,可分为天子亲祀和遣官代祀,不管在常规祭祀还是非常规祭祀仪式中,由于阶级制度,亲祀和代祀在祭器祭品、规模大小上都有比较明确等级差异,自然用乐程度也会根据祭祀仪式的分类或者祭祀主体不同有所区别。

二、仪仗乐队的应用场合

《明史·仪卫志》云:“……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朝会及册拜、接见藩臣,陈设仪仗。而中宫、东宫、亲王皆有仪仗之制。”明宫廷的仪仗乐队之制的具体分类及编制。

皇帝专属的卤簿之制有丹墀仪仗、大驾卤簿、武陈驾等之分,其中,大驾卤簿用于郊祀幸太学,耕籍田等,武陈驾是明嘉靖时期,嘉靖皇帝为自己南巡专门设立的仪注。除大驾卤簿外,对太子、亲王、郡王等均有赐予仪仗,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因卤簿仪仗所应用场合甚多且繁复,故此只选用部分内容梳理以示。

(一)朝会仪

朝会仪:诸侯、百官及使者朝见天子时的一种仪式。洪武元年定,正旦朝会仪,卤簿设于丹陛,仪仗设于丹墀,奉天殿内设殿内中和韶乐乐队,丹陛上设丹陛大乐乐队。

常朝仪:属朝会仪一类,分朔望朝和日朝两种。常朝仪中的日朝,虽设有卤簿之应用场合,但未涉及用乐情况,或许仅设卤簿而不作乐。丹陛驾设于午门外及金水桥南。

(二)朝贺仪

朝贺仪:遇重要节日或活动时群臣向帝后行庆贺礼的仪式。洪武二十六年所定朝贺仪的设乐及卤簿仪仗之制与洪武元年制定的朝会仪相同。

中宫朝贺仪:洪武二十六年所定,凡正旦、冬至命妇向皇后、太后等朝贺时。仪仗设于丹陛及丹墀东西方向,朝贺女乐乐队设于丹陛东西方向。

东宫朝贺仪: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冬至,百官向太子行拜贺礼时,锦衣卫设东宫仪仗于文华殿外,丹陛大乐设于殿内。

东宫妃朝贺仪:洪武年间定,凡正旦、冬至,命妇向太子妃行拜贺礼时,设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东西方向。《大明会典》中并未记载有设乐情况。

(三)册立仪

册立仪:即君主册封太子、皇后、嫔妃等所举行的仪式。

太子册立仪:太子受封前一日需祭告天地宗庙及社稷,受封当日,锦衣卫设卤簿驾于华盖殿,拱卫司设东宫仪仗于丹陛东西方向,陈乐于丹墀南面,设鼓乐仪仗于奉天门外。

皇后册立仪:洪武初定,册立皇后当日,金吾卫设甲士仪仗于午门外,礼部设龙亭仪仗大乐于奉天门外,拱卫司设仪仗与和声郎设乐与太子册立仪相同。

皇妃册立仪:永乐七年与嘉靖十年所定皇妃册立仪,卤簿大驾与设乐方面相同,皆以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教坊司设殿内中和韶乐及丹陛大乐,具体用乐情况不详。

(四)其他诸仪

视学仪:指古代皇帝亲往国学,行释奠养老的礼仪或视察学校,召集学子讲

论经义,考察学业。皇帝回宫至午门外,设卤簿、大乐,仅设乐但不作。

登极仪:新皇即位时举行的仪式。登极当日,拱卫司设卤簿大驾,陈设大乐

并作。

上尊号仪: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太后、皇后的称号,尊号亦称徽号。上尊号仪与视学仪相似之处在于乐设而不作及锦衣卫陈卤簿大驾,用乐方面不同之处在于上尊号仪增设有殿内中和韶乐乐队。

导驾仪:是指某仪式开始前或结束后,由导驾官导引皇帝的导驾仪仗。由锦衣卫备仪仗,教坊司设乐。《大明会典》中关于天子亲祀的祭祀仪式中有明确记载导驾仪所运用的具体场合:“凡大祀天地,导驾回圜丘……奏乐,导至奉天门,乐止。驾至奉天门,堂下乐作。驾至奉天殿,乐止。”

三、朝贺乐队的应用场合

朝贺音乐主要指配合诸如登极、册立、冠礼这些朝贺活动中的类似升殿、行礼、致词、还宫等环节中的音乐形式。“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之东西;陈大舞于丹陛之东西……升座……百官俯伏,大乐作。拜毕,乐止……”朝贺仪式亦由乐队奏乐贯穿仪式始末。朝贺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也历经几次变更,其主要运用于朝会仪、入朝仪、朝贺仪、登极仪及册立仪等场合中。

(一)朝会仪

大朝仪:指正旦、冬至、万寿圣节时举行的礼节性朝会仪式。此处指在礼节性朝会仪式中,皇帝受百官朝贺时所具体用乐情况:洪武元年定,在升殿、驾兴、百官行礼、致词、礼毕退场等环节时均有用乐,所用乐队为殿内中和韶乐与丹陛大乐。

常朝仪:明洪武十七更定,凡初一、十五举行朔望朝会仪式时,于奉天殿作乐,乐队为朔望朝参乐队,具体用乐步骤不详。

(二)入朝仪

太子、亲王、诸王、及蕃王等入朝拜见皇帝时的仪注。

皇太子、亲王朝仪:洪武元年定,太子、亲王拜见皇帝时,设太子、亲王于文楼,皇帝升座后,太子、亲王从奉天殿东门入后开始奏乐……行拜礼,乐作,拜礼结束,乐止……洪武二十六年,场合由奉天殿改为乾清宫。除此之外,朝中宫皇后仪大致与朝皇帝仪相同,另改奉天殿为坤宁宫。

诸王来朝仪:明初,诸王朝见皇帝仪略同太子、亲王朝仪,两者仪式程序、用乐步骤大同小异,依旧设位于奉天殿,但区别于太子、亲王,诸王改从奉天门外东耳房进去参加仪式。

蕃王来朝仪:蕃王入朝拜见天子时改从奉天殿西门入,升座、赞拜、礼毕退场等环节时均有用乐,乐队为殿内中和韶乐。值得一提的是,从太子、亲王、诸王、蕃王朝见天子时所设仪注来看,显著之处在于候场及进场的位置,可见,宫中阶级制度十分严格。

(三)朝贺仪

中宫朝贺仪:洪武元年定,凡正旦、冬至等节日向中宫皇后进行朝贺时,设皇后宝座于坤宁宫,皇后出阁、升座、众妃参拜、公主及命妇参拜时皆有奏乐。乐队为朝贺女乐乐队。

朝贺东宫仪:百官向太子行拜贺礼时,设座于文华殿,教坊司陈丹陛大乐于文华门内。升座、赞拜、致词等环节皆如中宫朝贺仪。

(四)册立仪及登极仪

册皇后仪:设朝贺女乐于丹陛之上。皇帝御座设于奉天殿,仪式开始,乐作;赞拜,乐止……仪仗乐队至中宫门外,乐作。皇后奏拜册宝,乐作;礼毕,乐止。

册皇太子仪:程序步骤略同于“册皇后仪”,皇帝御座设于奉天殿,乐队为丹陛大乐及殿内中和韶乐。礼毕后,鼓乐迎册宝于文华殿。

登极仪:“皇帝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百官拜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赞礼赞拜,乐作,贺毕,乐止。”

结言

朝贺乐队应用的场合甚多,此节并未罗列完全,但从以上仪式活动中皆可看出,乐队音乐贯穿着整个仪式的始末,每个步骤都是在“乐”的引导下配合着仪式有序的进行。可见,“仪式用乐”的特征,尤其体现在朝贺音乐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5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