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真的慈爱吗慈爱是真慈爱,算计也是真

关于金玉良缘始末的文章当中,我提到薛姨妈有可能有意识地夸大了金玉姻缘这个传说。那么,作为金玉姻缘的其中一个主要操纵者,薛姨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许多论者认为薛姨妈是一个表里不一的恶人,是否真的如此呢?

从文本角度讲,我认为薛姨妈的慈,是真的慈。文中关于薛姨妈的段落,只要她和小辈在一起的时候,氛围都十分温情,作者的笔触也显得十分柔软,看上去没有讥讽的意思。

书中的第八回,宝玉来探望宝钗,薛姨妈一见到宝玉,反应是:“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这里不得不佩服曹公笔墨的精到。短短几十字,一个有点儿上了年纪的慈爱的姨妈形象就活灵活现,甚至细品薛姨妈的动作和语调,连她怀里温软而富有母性的触感,都像是能够触碰到一样。

后文薛姨妈和宝钗、宝玉和黛玉一起吃饭,恰逢宝玉要喝冷酒,薛姨妈便忙说:“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更是形象,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会想起我的外婆,我每次吃鸭掌的时候她都会说:“吃了鸭jio板儿跑得快!”

五十七回也有一段描写薛姨妈的集中段落。薛姨妈在潇湘馆和黛玉、宝钗等人拉家常时,作者用了很多长篇大套的对话描写来塑造薛姨妈的形象。此时,薛姨妈的形象也是以“慈”为主要特征的。她几段话里分别提到姻缘和月老、黛玉的人品身世、以及把黛玉许配给宝玉能够四角俱全等等。

这时候曹公特意稍稍放下他的惜字如金的本事,薛姨妈这几段话都比较长,信息密度也处于中下,显得她有点絮叨。再叠加上她“摩挲着黛玉”的动作,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岁月静好的恬淡感,就像秋天午后阳光底下的一把竹摇椅。

这样的薛姨妈,听上去就像是一个邻家的阿姨(嗯,还必得是在事业单位坐班的那种阿姨)在喝着茶水唠嗑呢。(当然,有论者认为这里薛姨妈和宝钗两个人在挤兑黛玉,这倒也不无嫌疑,如有必要,我会单独辟一篇来分析)

然而,薛姨妈虽然心慈,可她却仍然选择了为家族牺牲宝钗。

薛姨妈是爱宝钗这个女儿的。薛蟠惹着宝钗生气的时候,薛姨妈的反应是“气的乱战”,又说“我的儿,你别委曲了,你等我处分他。你要有个好歹,我指望那一个来!”薛姨妈对宝钗的评价是,“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尽管宝钗是薛姨妈的贴心小棉袄,但当触碰到一些核心的大事,才能看出薛姨妈真正的态度——例如宝钗的婚姻。

宝钗最开始的目标是进京待选。薛姨妈决定让宝钗去待选,她的考虑一定不是宝钗的终身幸福,而是家族的利益。后来宝钗的待选之事没有再提起,薛姨妈又开始考虑将宝钗嫁给宝玉。在这个时候,薛姨妈同样还是没有考虑宝钗的终身幸福,同样还是只考虑家族的利益(可能也考虑了她的终身幸福,但放在第二位)。

薛姨妈牺牲宝钗,是因为薛家实在没有腾挪余地了吗?并非如此。

对比一下薛蟠的婚事,我们就能看见薛姨妈的厚此薄彼之心。薛蟠要求娶夏金桂,是薛姨妈各处相看,各处对比,最后是薛蟠喜欢上夏金桂,薛姨妈才去定下这门亲事。在薛蟠这里,薛姨妈就不考虑什么家族利益(可能还是要考虑,但放在第二位),第一要紧的还是儿子喜欢。

薛家并不是没有腾挪余地,只是这个腾挪余地,给了薛蟠,而没有给宝钗。

但是,即便牺牲了宝钗,也绝不表示薛姨妈是一个“有心机的恶人”。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讲,宝玉的确是一个堪配宝钗的好郎君,他出身名门,相貌端正帅气,性格又温和,和宝钗的关系也不错。如果忽略掉他的内心世界,从任何角度来看,宝玉和宝钗都算是相当般配的。其次,贾府的生活锦衣玉食,王夫人作为婆婆,又是宝钗的亲姨妈,还对宝钗十分欣赏,日后的婆媳关系也一定不用担心了。

因此,我推测薛姨妈最初的考虑,也许是认为宝钗的终身幸福,和家族利益这个核心需求并不矛盾。如果能给宝钗找到一门条件挺不错,又同时对家族有助益的婚事,应该也不算是十分委屈宝钗吧?

然而,后续的事情发展却超出了薛姨妈的预料。首先说宝玉,且不说他一心都在黛玉身上,单说他的三观,与宝钗也是极不匹配。宝玉内心崇尚自由和无为,讨厌功名利禄等一切与现实沾边的东西,与宝钗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入世想法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如此结为夫妻,怎能和谐相处?

再者,作为宝玉的祖母,贾母对宝钗的评价也说不上好,并且还有一些证据表明,贾母很可能已经给宝玉内定了林黛玉作为妻子。至此,不论从现实上讲还是从二宝的心理上讲,金玉姻缘都成了一个不太合适的选择。因此,我认为至晚到宝玉挨打的时候,薛姨妈已经知道这门亲事不太靠谱。

但知悉这件事以后,薛姨妈仍然没有放弃金玉姻缘的打算。这并不是因为薛姨妈冷血,而是因为,对于薛家而言,结亲贾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这次不抓住机会,薛家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因此,宝钗的牺牲,为难,和隐痛,薛姨妈都是看在眼里,并且十分心疼的。这也是薛蟠口不择言惹哭宝钗以后,薛姨妈这么生气的原因。

可即使薛姨妈看在眼里,她也没有因为宝钗的牺牲而放弃原先的计划。在原著的续书里,宝钗终于因为要给贾母冲喜,要想办法求贾家帮薛蟠撕掳人命官司,而忍辱嫁给了宝玉。也有论者考证,认为是黛玉没有等到嫁给宝玉就夭亡了,而宝钗后来又以续弦之礼嫁给了宝玉。无论是怎样的结论,宝钗最终的命运都只能是嫁给这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并因为宝玉的出家而守寡终身。她的个人幸福,终于还是成了薛家败亡路上的一个祭品。

综合来讲,薛姨妈对宝钗的真实态度,我认为比较类似于电影《唐山大地震》当中的那位母亲元妮。她的确真实地爱着女儿,甚至为了女儿的“死”自责了三十多年。但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大事时,做出的选择却仍然是“救弟弟”。

薛姨妈的抉择和薛宝钗的悲剧,并不局限于她们自身,而是千百年来,为了家族和兄弟牺牲的女性的缩影。这样的牺牲,从被高度驯化的赵姨娘、没有被驯化的鸳鸯、心知肚明又沉默忍受的袭人、无力反抗的傅秋芳、忍辱负重的贾元春等等形象上,都可见一斑。

尽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薛姨妈的慈爱和母性,然而薛姨妈的慈,却恰恰反映出宝钗人生悲剧的必然性——哪怕是这样的一个慈爱又心软的母亲,也无法改变宝钗为家族献祭的命运。

作者:泥娃娃,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5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