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穿越中国的玉礼器玉容器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玉容器包括酒器、水器和食器,在不同的时代,它们是礼器,是实用器,也是陈设器。在古代的祭祀典礼上,先民们会向祭拜的对象献上丰盛的祭品,而祭品采用当时当地能找到的材质最好的容器来盛装。玉容器便是常见的一种。这个时期,玉容器的玉料必须体量大、玉质好,经过人力开采和运输,再掏膛成型、雕琢纹饰,经过复杂的制作工艺。玉容器便产生了,因制作条件有限,故弥足珍贵。玉容器作为礼器,通常成套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玉容器开始有向日常用具实用性发展的趋势。

后代仿制商周玉容器的风气,起始点可能在宋代。宋代厚古之风盛行,新学科“金石学”诞生,金石学书籍问世,如《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等。人们重视并研究古代玉器,也热衷于模仿,这种仿古并非照搬照抄,而是效仿古代玉器的造型、纹饰、图案和古朴的风格,从而反映出宋代独特的人文特征和艺术风貌。

明清时期,金石学进一步发展,仿古玉容器更加盛行,主要用途是陈设,特别是在乾隆时期,仿古玉容器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了巅峰。明清时期的仿古容器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的玉器工艺水平与时代风格。现代玉雕也有仿古作品。

一、簋

簋是古代盛放黍、稻、粱等熟饭食的容器,商周时期用作礼器,也是等级制度的象征。据《周礼》记载:簋一般呈双数出现,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玉簋的形制式样起源于青铜簋和陶簋,初期的玉簋有敞开的圆形口径,底部有圈足,没有耳,也没有盖。后期的玉簋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两侧有双耳,也有少见的三耳或四耳簋。宋代以后,仿古玉簋雕琢更加精美,仅用于室内陈设,也有的赋以实用功能,比如当作薰炉使用。

二、鼎

鼎是我国最早的器物之一。《说文解字》记载:“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可见鼎最早是用来烹煮食物的器具。石器时代,先民们便开始用形态各异的陶鼎烹煮食物,上面绘有简单的绳纹、席纹。青铜器时代,鼎使用时间最长且地位显赫,绘有饕餮纹的青铜鼎成为宗庙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此外,鼎也象征着王权,被视为国之重器,历史朝代更替又称作“定鼎”。在周代,逢重大庆典或大臣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或记载盛况,或表功绩,在鼎上也铸有相应的铭文。玉制的鼎多是方鼎和圆鼎,不像青铜鼎形制那么多。方鼎通常有四足,圆鼎通常有三足。

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6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