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月饼,就是这个味儿的

中秋节到了,别忘了吃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俗语,描述了老百姓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古往今来,老百姓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传统糕点,月饼也是历史悠久。

月饼一开始并不叫月饼,形状口味也和现在不同。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它被认为是中国月饼的“始祖”。

北宋时

月饼在宫廷内流行,称作“宫饼”,但也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到明代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不过,它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直到明代的《西湖浏览志余》才有月饼的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也说:“八月十五是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也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在清代

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关于月饼的记载也就多了。《燕京岁时记月饼》记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尽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新中国建立后

吃月饼的人寥寥无几,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难买到,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太贵。20世纪60、70年代吃月饼还曾被一度禁止。80年代月饼恢复供应,较为有名的是上海冠生园自制的中秋月饼,有“西施醉月”、“嫦娥奔月”、“平湖秋月”等若干种类。与此同时,为减轻中秋时集中购买的压力,月饼预约券也开始出现,而且供不应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月饼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如今,月饼已不再是奢求之物,也不再是单一的味道、单一的品种,从传统的京式、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到新式的慕斯月饼、冰皮月饼等,各式月饼琳琅满目。

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主要有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的月饼皮有油皮、油酥皮、澄浆皮和京广皮四大类,馅芯又分为炼馅、炒馅、擦馅三个类别,皮馅制作精细繁杂。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用小麦粉、饴糖、食用植物油或猪油、水等制皮,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或猪油制酥,经制酥皮、包馅、成型、焙烤工艺加工而成,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甜月饼馅料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芝麻仁等配制而成,咸月饼馅料主要以火腿、猪腿肉、虾仁、猪油、青葱等配制而成,富有地方特色。

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包括港式、潮式)是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份额最多的品种,起源于年。当时广州城西有家糕酥馆,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大受顾客欢迎。光绪年间,这家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那种莲蓉馅的饼点已定型为现时的月饼。

广式月饼的代表——蛋黄白莲蓉月饼

宣统二年,翰林学士陈太吉品尝该店月饼后大加赞赏,但觉“连香”二字不雅,建议改成“莲香”,并手书了“莲香楼”招牌,沿用至今。广州市由“莲香楼”始,各食肆、饼家纷纷仿效生产月饼,又形成“陶陶居”、“广州酒家”、“金口月饼”、“趣香”、“大三元”等月饼名牌,“广式月饼”逐渐闻名海内外。

广式月饼主要特点是重油,皮薄、馅多。馅料多选用当地著名特产,如椰丝、橄榄仁、蜜橘饼、广式香肠、叉烧肉、咸蛋、糖渍肥膘等。

港式月饼

与传统的广式和苏式月饼的配方不同,港式月饼品牌的主要特点就是低脂、低油、低糖原料。港式月饼有四大著名品牌——荣华、美心、恒香、大班,每个公司都各有自己的月饼品种。

港式月饼

港式月饼中的冰皮月饼,大概是新式月饼中最受欢迎的。冰皮月饼是香港有名的月饼,由香港大班面包西饼于年全球首创。目前已有超过一半香港人有进食冰皮月饼的习惯,冰皮月饼已经成为香港人的主流月饼选择。

琼式月饼

琼式月饼是深深扎根于市民百姓中间的月饼。它物美价实,是普罗大众买得起,吃得可口,而又最能体现传统特色的中秋月饼。

琼式月饼是糖浆酥皮,其皮质软而不韧,酥而不脆,“饼味”特别突出,有“拿不腻手,吃不甜喉”之说。琼式月饼的包装一般也不追求铺张浪费,就连最原始的纸筒式包装依然保留至今。

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及周边地区,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相传滇式月饼是从宫中传出来的,以老字号“吉庆祥”,“桂美轩”生产的尤为出名,在五十年前就远销省外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滇式月饼

云腿月饼和鲜花饼是滇式月饼代表。云腿月饼俗称“硬壳火腿饼”,用火腿切成小块,配以冬蜂蜜、猪油、白糖等制成馅心,再用昆明郊区呈贡县的紫麦面粉包心烘烤而成。鲜花饼则以各种鲜花为原料。

除开这些主流的月饼品种外,还有很多新潮月饼,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随着人们脑洞的大开,近几年在很多新出现的月饼品种里,各种奇葩口味的月饼横空出世,也算是让人瞠目结舌了。

变了味儿的奇葩月饼

去年,许多人都将“火力”直接对准五仁月饼,高呼,“五仁滚出月饼界!”,但其实,“一山还比一山高”,五仁绝对不是月饼界最难吃的。

韭菜鸡蛋月饼

这款颜色翠绿,青黄相间的月饼,闻一下沁人心脾,咬一口......喜欢猎奇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酸辣月饼

这款月饼刚一上市就被视为“黑暗料理新秀”。这款月饼的酸来自老坛酸菜和山楂,辣则来自类似于老干妈辣酱的原料,简直不能更酸爽。

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饼

这款月饼咋一看还以为是一块奥利奥。在巧克力和香辣牛肉的“完美结合”之下,总觉得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中西合璧,果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在一起的。

奶酥松露鹅肝月饼

找不到地儿吃法国大餐,没关系,这儿有一份奶酥松露鹅肝月饼。不要怀疑,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因为成分的缘故,这种月饼和同类相比略有小贵,考验算是土豪专供了。

十仁月饼

这名字加上看这个分量,确定不是五仁+五仁?不过据说这“十仁月饼”是在传统五仁馅料的基础上,增加五种其他馅料而成,取合家团圆十全十美之意。寓意很美好,不过五仁都被嫌弃了,十仁还远吗?

腐乳月饼

腐乳月饼是潮汕一带著名的饼食腐乳饼的变种。而“腐乳饼”是当地人每逢初一十五摆神台时常用的祭品,然后厂家稍加改装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腐乳月饼……真是给他们的想象力跪了。

梅菜扣肉月饼

连梅干菜扣肉这道菜都塞进了月饼里,估计什么红烧狮子头、糖醋排骨之类的月饼也不远了……

方便面月饼

这款月饼由人人网“手工帝”的魏泽楷独家制作,上好的面皮夹着香气扑鼻的红烧牛肉方便面,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竹炭月饼

竹炭月饼据是将食用竹炭粉加入月饼烤制而成,据说具有吸收体内毒素的功能。原来竹炭也是可以食用的,果然大开眼界。

榨菜月饼

榨菜月饼估计和梅干菜扣肉月饼差不多,但这货一天竟然卖出过3-4万个的销量,也是不太理解它和馒头配榨菜有什么区别。

鱼翅月饼

很多年前,鱼翅月饼是中秋送礼的必备良品,现在已经禁止吃鱼翅了,所以见不到了。但是越南的网站上还是有卖的,是越南产的。这款其实就是普通五仁月饼加一些类似干海鲜的味道,咸咸的,适合不爱吃甜食的朋友。

还有什么龙虾啊、皮蛋啊等很多奇奇怪怪的月饼口味,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口味占全了,有些人开始在月饼的外形上下功夫了,什么骨头状、象棋状、麻将状等等的月饼应有尽有,简直堪称月饼界的“泥石流”。

到这里,是否觉得,这些已经不能称之为“月饼”了?莫慌,月饼的“变味儿”还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口味和外观的奇葩上。看到如今市面上摆出的各种高档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了吗?没错,本是作为中秋节一家团圆的节令食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过节送礼甚至行贿受贿的替代品。

变了味儿的月饼社交

中秋团圆吃月饼,本是中国人数百年来慢慢形成的传统,然而不知何时,吃月饼的习俗变成了送月饼的习惯。

近几年来,每年中秋节到来前夕,月饼大量在市场上出售,且制作和包装越来越精细。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天价”月饼、“贵族”月饼,标价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而之所以会出现“天价月饼”,就是在于送礼之风盛行。

从吃到送,从月饼到天价月饼、黄金月饼,究竟是什么让月饼变了味道?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杨阳教授说:变味的根源,在于需求。中秋吃月饼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吃月饼并不是必须要别人送才行。但很多年来,由于特殊环境,许多节日逐渐变味儿,中秋节不过是其中一个,传统的节日变成了送礼的由头。

这些贴上公权力标签的月饼产品,是和大众消费断层的。细数这些买豪华月饼的人,一部分是为了送礼,一部分则是公款买了单。

不过近年来这种苗头似乎有所衰退。据悉,去年标价元、1元、甚至价格上万的天价月饼礼盒今年极为罕见。一些生意冷清的高档食肆为抢占大众市场,推出的高档月饼在价格上也大大缩水。也就是说,作为中秋节令食品的月饼,似乎在慢慢回归。

礼尚往来本身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若失了本意,也就变了味了。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在中秋节里,月饼应当是寄托着国人一家团圆的朴素愿望的家庭食品。脱下“奢华”的外衣,回归家庭餐桌,如此,甚好。

编辑:徐啸

来源:新浪微博、新篮网、知乎、搜狐新闻、北京晨报、中国青年报、腾讯新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