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节,正在消失的中国节,民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3182.html

寒衣节,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节日,它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寒衣节,同清明节、中元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每年最重要的三大祭祀节。

在古代,十月初一曾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日子,春秋时期的燕国,曾将十月初一定为岁首,相当于如今的春节。

寒衣节,最早起源于周朝,距今已超过年历史。《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在周朝,这一天天子要特地穿上冬日的衣袍,并昭告天下:凛冬已至,人间冬安。

同时,带领大臣们举行祭祀活动,以猎物为祭品,祭拜日月星辰与众神,祭祀五代先祖,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自此开始,寒衣节便融入到传统文化之中。《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每到十月初一早朝也会行“授衣之礼”。

民间关于十月初一“送寒衣”“烧寒衣”的习俗,很多学者认为起源于“孟姜女哭长城”。

春秋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归秦。但是秦始皇为了守护华夏文明,抵御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就招募天下民众修建长城。

当时有个叫孟姜女的妇人,新婚不就丈夫便被征募去修长城。眼看天气寒冷了,她挂念着在修长城的丈夫,于是千里迢迢带着冬衣去找他。

但是长城绵延千里,他找了许久都没有找见,心知肯定是凶多吉少。于是她放声痛哭,后来感动了上苍,一段长城也因此崩塌,露出埋在其下的白骨和青砖,上边刻着她丈夫的名字。

因此,她将棉衣一一烧掉,寄托哀思。后人便随之效仿,秋去冬来,便渐渐形成了寒衣节。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里的寒衣节应该有两重含义:其一,对于生者的人来说,这一天开始应当增添衣服,抵御寒冷;其二,对于已逝的人,烧寒衣寄哀思,祭奠先祖庇护现世。

烧寒衣的习俗,早在宋朝便有记载,那时称为“绵球楮衣”。

明朝著作《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之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意思是说,烧寒衣时候的寒衣都是自己亲手做的,用五色纸来裁剪。有男的寒衣,上边绘龙;女的寒衣上边绘凤,寒衣一般一尺多长。做好的寒衣,要在上边写好收者的姓名和辈分。

那时候家家都会修建祭奠的地方,烧寒衣的时候一边焚烧一边与之对话。新丧的人(去世后1-3年),寒衣用白纸来做;三年之后,寒衣用五色纸制作。

送寒衣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日,在很多农村或偏远地区,这一习俗还保留的比较完整。如山西很多地区在制作寒衣的时候,在纸间还垫上少许棉花,也寓意先祖能够更好地御寒。

关于烧寒衣的时辰,每个地方略有不同。有的地方选择在上午,太阳出山之前去上坟;则有的地方选择在晚上,这个只需依照当地的习俗就可以。

除了烧寒衣,有的地方还有一种叫法,叫“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和做好的寒衣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在上方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送寒衣的时间,如果十月初一当天有事不能送,可以提前,但决不能延后。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

另外就是烧寒衣的时候,一定要把寒衣和冥纸烧透,不能有残留。这时候常常会借助小木棍来翻挑,但一定要注意防火和安全。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寒衣节祭祀,一定要注意:

一、祭祀时穿衣不能大红大绿,天气偏冷以黑色为主,要显得庄重、严肃;

二、在墓地不要大呼小叫,如果带孩子严禁孩子打闹,要给逝者一定的敬畏和尊重;

三、烧纸祭祀的时候,一定要跪着,不跪不足以报恩,一定不要怕脏了裤子而蹲着。蹲着是对祖先的大不敬,一定不可为;

四、烧纸时,要非常恭敬地烧纸,心里默念祖宗所有的恩德。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将坟墓旁的杂草和一些污秽的东西清理干净,等同于给祖先打扫卫生;

五、烧完纸、烧完香、供完水果、磕完头以后,墓地上面供的水果糕点不要扔在墓地上,这样的浪费叫作“不惜福”。可以将贡品都掐上一点,洒在纸灰上就可以了。

读者们,关于“送寒衣的习俗”,大家还能想起哪些?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9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