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可能上古时期就有,过完年后就是新的一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人顺其自然而进行生产劳作。古人对季节的划分依据天象,主要是天空中最明显的北斗七星,发现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位置,古人选择了一个特点的时间,每天刚黑时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有了季节,人们就按时而作,按时而息。
《易经》中提到“斗柄回寅”,斗就是北斗七星,回就是转一圈又来到这个地方,寅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斗柄指寅,就是指东方,四季的春节由此开始,也就是斗柄回寅,乾元启运。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岁首,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祭神拜祖,走亲访友,相互拜访。其实我们过春节,从前一个月人大人们就已经在准备了,所谓腊月。腊月是准备春节的一段时间,就是年前的一个月。“腊”字与古人制作腊肉有关,腊月的猪长的膘肥肉壮,正是屠宰的时节,古人也只有把肉制成腊肉才可以长时间储存,当然不同的制作方法,风味不同。其实这个传统今天也是如此,家家户户挂腊肉,灌香肠,一条条,一排排,一串串,挂在房前屋后,一派丰衣足食,家有余粮,家境殷实的状态。
腊月八号,寺庙开始放粥,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就是“腊八粥”,一般家里也自己做。从此开始基于逐渐有了过年的喜庆和忙碌,所谓“过了腊八就是年”,其中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我国北方,就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
腊月二十三号,中国北方称这一天是“小年”,这一天奶奶、或妈妈就要扫尘、祭灶,恭送“灶王爷”上天过年,“上天保平安,下地成好事”,保佑家里来年有吃有喝,吃喝不愁。这一天就是“灶神节”或者“祭灶节”等。随着南宋南移后,我国南方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号。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号,家家户户“贴年红”,贴春联,贴福字,年画装点节日的喜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腊月三十号,就是除夕了,也是中国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的交接时刻。除夕就是去除的意思,所谓月穷岁尽。旧的一年至此结束,新年的一年就要来到。这一天的晚饭就是年晚饭,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阖家团圆。这天的下午有的地方有祭祖仪式,焚香烧香,摆上祭品。结束回来后,刚好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吃完饭,大人喝酒,小孩放炮,嗑嗑瓜子,吃个果子,等待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带来。“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爆竹声声辞旧岁,贺岁盈盈满乾坤”,“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欢乐迎新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祝大家欢欢喜喜多大年,新年新气象,万象更新,虎虎生威。
图片来自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