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轻视人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今天的话题,是从几位聊道家的朋友里牵出来的,聊后余兴为尽,愚便在此冬夜,行此小文吧。

《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这段话开头是极易引起误解的,很多人望文生义,把这两句话理解为:“天地冷酷无情,轻贱、蔑视万物,就像对待草扎之狗一样。圣人冷酷无情,轻贱、蔑视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不仁”是何意。我们知道“仁爱”的反义是“残酷”,但是世间事并不是非黑即白,在仁爱和残酷间还存在着一种不属于两者的状态,被老子称为“不仁”。

如你对于自己家人,亲近的老友是仁爱,对于不法之徒是残酷的,而对于路人则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既非仁爱,又不是残酷,而是一视同仁,毫无偏私,这就是“不仁”。

天地对待万物就是“不仁”的态度。

古人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个至高的主宰者,这个主宰者是仁爱的,他洒下阳光温暖万物,降下雨露滋润万物,蓄养万物,培育万物,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而老子却在《道德经》中告诉大家,并非如此,在万物之上并不存在着一个仁爱有情的主宰者。一切事物的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这种自然本性就是内在于万物的“道”。

因此,天地对万物毫无偏私,任其自由发展,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哪“刍狗”何解?

刍狗是草扎成的狗,祭祀之物。就如今日纸做的汽车、洋房一般。你知道他是狗,但是他不真的是狗,他只是如是狗。天地看万物的看法是,“凡是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既知“刍狗”是祭祀之物,那人们是如何对待祭祀用品呢?诸君细想下,每逢清明寒衣,诸君为去世至亲祭祀时,你对待祭祀用品是什么心态。

在祭祀之前,多数人对于所用祭品都是高度重视的。从买它之前我们具体要采购什么级别,何种祭品,我们都事无巨细,谨慎关心。采购之后,也要好生安放。不会放在不合适之地随意堆放。在祭祀之处,也整齐摆放,不敢怠慢。祭祀时也是心怀敬畏,庄严以待。

完成祭祀后,有些被烧掉,有些不便烧毁的如水果,糕点类祭品,即使摆放在墓地也要怀着善念摆放和离开他们,他们就被放在墓地,未来可能被墓地里生活的野物食用,或被人打扫掉。

这就是人们对待“刍狗”的态度。它是有祭祀使命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面对此句时,你就要知道,现在的万物是使命前的万物还是使命后的万物。

如你有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那么你就是使命前的刍狗,天地会重视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知天命的重要性就在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德经》三十二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也是此观点。

大意即世间很多事物,一开始都安排好了。就是你知道了你的天命是什么,你就能知道,天地会在何时何地助你帮你。

如一个人背道而驰,逆天行事,那肯定会充满了阻碍,和感受不到顺利。

当你明白了刍狗,那接下来说的橐龠(音驼玥),也就能理解了。

天地把万物当做刍狗,而天地之间,就如一个橐龠。

橐龠是干嘛的?是鼓风控火的。原理就是越动风越多,风越多火越旺。虚而不屈,空虚但是用不完,用佛法里的话叫“性空妙有。”

那么控火的是谁?是“道”。他希望火大还是火小?还是刚合适呢?所以老子随后便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希望正好,多言和数穷都不如守中。

此话就厉害在没有生活的人。根本没法明白。与后面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和控火一个道理。

烹小鲜,火大糊了,火小不熟。而且要少乱动,乱动粘锅。也别不翻面,不翻菜就糊了。

橐龠控火,家烹小鲜,都是一回事。都是来自生活的道。

故老子认为,人应该效法天地法则,即“道法自然。”天地本性是自然,毫无偏私对待万物。那么统治百姓万民的圣人也应该效法天地,毫无偏私地对待百姓,任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展,这就是圣人的“不仁”。

其实,这个“不仁”就是“无为”。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无为就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辅助百姓自我发展而不加制约,不去惊扰百姓,不能强作妄为。

很多管理者做不到不仁和无为,他们自以为是仁爱有为的君主,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指导百姓。如今日告诉农民,种水果比种小麦赚钱,大家把麦子拔了种上果树,明日告诉牧民,养羊比养牛效益高,赶紧把牛宰了买小羊羔。这么多次折腾之下,百姓恐会越来越穷。而最好的统治方法就是不要过度的替百姓操心,在一个社会认可的法律框架内,任他们自由发展。

我们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了,孩子是父母之宝,父母是绝对做不到对孩子绝对“不仁”的。但是有些父母爱孩子爱得太过宠溺,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个废物,因此做父母的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孩子太过偏爱,要给他们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子女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多少能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不是轻人之意。

而今日所言,是那些谈玄说妙的人,永远明白不了。

因为其实生活,才是“道”的来源。

当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往往是你误解了生活的本意。

首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8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