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品读采苹古代女子出嫁前的

北京中科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采苹南山,夕阳在野,绿水在涧;蒸煮祭品,摆放祭具,设置祭坛。此诗描写贵族少女临出嫁前准备祭品和祭祀的繁忙情景,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婚姻嫁娶的风尚习俗。图片来自网络采苹诗经·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lǎo沟中积水)。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圆形的筐)。于以湘之?维锜(qí三足锅)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窗)下。谁其尸(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之?有齐季女。译文:哪儿可以去采苹?在那南面涧水滨。哪里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浅沼。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足锅与铜釜。祭品安置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虔诚。图片来自网络采苹南山,蒸煮祭品,敬献祖先,明天,那位纯洁的少女就要出嫁了。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除了准备嫁妆,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还要学习结婚后的有关礼节,婚礼准备过程极其繁琐。婚丧嫁娶,是古人生活中之大事。“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祀宗庙,下以继后也。”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大事。周代有着相当完善的婚嫁礼仪,从议婚(做媒)到完婚要经过六道程序,叫做“六礼”,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此后还有拜堂、同牢、合卺等仪式。女方也必须依礼备嫁。主家上下自然忙得不亦乐乎。主人筹划安排,奴隶们要为主人准备嫁妆、采办祭品、准备婚礼。诗人将筹备婚礼的繁重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蕴含着古人对婚姻的美好祝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一问一答,简洁明了,饶有趣味,后世民歌多问答式,应该是受这首诗影响。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菜、采水藻的地点,“南涧之滨”;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实写准备祭品的过程;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祀的地点和主祭之人。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尸”,“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季女”,古代以“伯仲叔季”论排行,“季”小女儿,是齐家小女儿出嫁,“季女”是主祭之人。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待嫁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扬之水《诗经别裁》说“《采蘋》之叙事,不假修饰,乃至通篇不用一个形容之词,却是于平浅谐美中写出了烛照女子生命的一点精神之微光。采菜,烹煮,设祭,‘事’之平平静静中浮漫着心的快乐和憧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5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