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在明朝,皇家祭祀祖陵的仪式相当严格。年,朱高炽派敕守南京的驸马都尉沐昕去祭祀孝陵,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朱元璋的孙子。这时大明王都城已经迁到了北京,他不敢忘记祭祀南京的孝祖陵,对且陵丝毫不敢大意,虔诚万分,因为那牵涉到神灵保佑之大事关国体。皇家陵寝,除了忌辰外,四时八节都要祭祀。主要分为“三大祭”和“五小祭”,由主管祭祀的太常寺具体操办负。“三大祭”,就是指清明、中元、冬至三大节日。其中,清明祭陵为“三大祭”之第一祭。“三大祭”都是“日祭”,使用“牲醴”,“牲醴”指的是牲口和甜酒,大小官员也都得参加。祭陵时,祭祀物品品种很多,牛、羊、猪、鹿、兔、鸡、鱼、时令蔬菜。而且,到什么季节,上什么祭品。“五小祭”就加上了朱元璋(闰)五月初十、马皇后八月初这两个忌日。在明清时期的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在明清时期,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除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旧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届时,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场面十分热闹。人们赶在清明,在城隍庙燃一炷香,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对生者的祈福。明清时期,清明时期踏青依旧也是国人经久不衰的活动项目之一。除了踏青春游,宫廷内外至民间在清明期间亦盛行折柳、荡秋千、斗鸡、打马球、放风筝等娱乐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03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