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些不一致品质的偶然组合体

如今是一个反“鸡汤文”的时代,毒舌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因为黑格尔说过,纯粹的光明就如同纯粹的黑暗,在其中看不清任何东西。毛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总是能把人们有意或无意贴在自己和他人言行上的金箔揭下来。

第一次读毛姆的短篇小说,虽然不及长篇小说的细腻丰满,但也耐人寻味。读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短篇的上下篇人物都有点似有似无的联系,倒让我忆起小时候看戏,看到戏中的角色退幕后客串另外一个角色的感觉,陌生中带着熟悉的亲切。

书中让我深刻的有《丛林中的脚印》,《雨》,《梦》,《食莲者》还有《逃婚》。《丛林中的脚印》,有点《农夫与蛇》的影子。

活泼开朗,乐善好施的布朗森收留了生活困顿的西奥,岂知后来老婆与他有染并怀孕,俩人为了不让布朗森发现真相,选择杀害了他。还巧妙的利用了世人的怜悯心瞒天过海,心安理得的过起了余下的日子,但是一切并没瞒过警察盖茨的眼睛,可盖茨并没有揭发或是说无力揭发案情,当一切大错已铸成,惩罚还有多大的意义?盖茨冷眼人性的丑陋,宽恕罪恶,尽可能防止旁人继续犯错。

《雨》,讲述了传教士与一个妓女的故事。传教士自以为宗教可以救赎妓女,结果自己也逃不出性欲的魔咒成了宗教的陪葬品。让人明白了,面对宗教需要正确的态度,宗教救赎不了灵魂,能救赎灵魂的只有人性的善知,宽容与谅解。

《梦》,人生本如梦,但梦有好梦也有恶梦。当拥有好梦时,尚不知珍惜,照样无法收获好梦的甜蜜;当遇上恶梦,尚不知面对,最后只能成为恶梦的祭品。

《食莲者》,再次提起了人活着意义的问题。一下子就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到底是仰着脖颈盯着暗夜里的明月还是低下头颅捡起道旁闪着寒光的六便士?《食莲者》的主人公与《刀锋》里的拉里一样,不在乎生活的面包,变现(捐献)财产,去追求生命的真谛,所不同的是《食莲者》的主人公,是完全的停止了生活的劳作,过起了幽闲的日子,当坐吃山空后却没勇气按事先的计划来结束生命,接着活了非常狼狈六年,拉里就好多了,至少最后他还能靠农场来自给自足。

总概

大约是一些“我有个朋友”式的小故事,带着英国人的点到为止。

不因为营造情节刻意制造巧合,或者让主人公的性格不合常理,毛姆的故事带着一丝丝的顺其自然,一点点的明净流畅,像是一个陀螺在光滑的平面上滴溜溜的转,一不小心落进了坑里,带得人心一沉。

翻译和行文

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毛姆的行文被冯唐称为“文体家水平”,没看过原文,不予置喙。

但即使是翻译版本也是极棒。行文流畅,用词准确,无论是形容人还是情景,都显得细腻,到位,清晰又生动。

没有大篇幅的类似之前看的《风来了》或者《东京塔》的日式描述,令我不自觉走神、跳跃阅读,毛姆的文字用平凡朴素的词语,构成直入心间的说法,这是一种天才的能力,可望不可即。

在形容暴雨的快节奏能把人的情绪调动得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他说:暴雨似乎也带有自身的暴怒情绪。

窗外,无情的大雨下着,连绵不断地下着,那种凶猛与狠毒劲儿与人类是何其相似啊。

讽刺

我不知道毛姆是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至少在这本短篇小说集里,都是带着讽刺意味的。

文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种种劣根,让我恨不得冲上去大扇几个耳光。《情非得已》的懦弱,《赴宴之前》的自私、《大班》的自傲,《如此朋友》的卑鄙,诸如此类。

不过我在翻找笔记的时候发现有些部分遗失了,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7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