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一人灭天竺,竟影响了百年东亚政治迷

王玄策一行三十人来到了曲女城——戒日王朝的都城。

上一次大唐使团到达这里的时候,时间是贞观十五年,公元年,卫尉丞李义表是团长,王玄策是团员。

那一次大唐使团受到了热烈欢迎,戒日王带领臣民在城门外恭候远宾,但这次不一样,没有任何人等在城外。

王玄策顿时感到事情不妙,他不得不为使团几十人的安全担忧,但同时,王玄策不知道,整个东亚和南亚的地缘安全也岌岌可危。

据史书上记载。

戒日王朝是印度史上较短但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天竺大乱,尸罗逸多王子组织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所向无敌。这支装备大象的军队奋战六年,终于统一了天竺的恒河流域,四面的小国都向尸罗逸多臣服。在这位王子统治下,天竺威名远震,政治清明。

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尸罗逸多自称为戒日王,并向大唐派遣了使者。唐太宗还礼修书一封,派人携信慰问戒日王。接到信,戒日王很高兴,他问周围大臣:“自古以来,有没有摩诃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派遣使者来过我们这里?”

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从来没有。”

于是戒日王高兴地接受了大唐外交信件,又派人前往大唐朝贡。

天竺使团再次来访,唐太宗微微一笑,又派遣了大唐使团访竺

大唐和天竺真是的闲的没事干,不停还礼和答礼吗?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原来,贞观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尸罗逸多自称为戒日王的那一年,文成公主同时入藏。这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

戒日王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发现自己刚在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北边的邻居,吐蕃也在松赞干布的统治下完成了统一。吐蕃和中天竺都完成了内部整合,下一步就要扩张了。

吐蕃拓展的第一个目标是大唐。贞观十二年,唐蕃松州之战,吐蕃大败,松赞干布大为恐惧,带兵撤退,再次向向大唐求亲。这次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稳住了大唐,他的目标从中国的河湟谷地,转向了同样富饶的恒河流域。

从政治上看,吐蕃没有后顾之忧,自然能全力向天竺进军;从军事上看,青藏高原的骑兵南下是一马平川的恒河平原,局势对天竺很不利。

面对这样的困境,天竺必须赶紧行动。所以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当尸罗逸多发觉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他立刻加冕戒日王,借着玄奘返唐的契机向长安派遣了使团,他的目的有两个:

一、收集大唐情报,判断这个遥远的国家到底有多少实力;

二、最好能和大唐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在关键时刻,也许能让大唐出兵夹击吐蕃,缓解天竺的军事压力。

唐太宗当然明白戒日王的意思,从大唐的角度看,吐蕃虽然一时臣服,但毕竟是中国的西边大患,所以联合天竺对国家百利无一害。于是派遣卫尉丞李义表访竺,建立正式战略对话渠道。

当李义表使团抵达曲女城的时候,戒日王早就等在了城门外,他率领朝中大臣一同迎接大唐使者,城中居民也举着香烛夹道欢迎。

李义表返回长安的时候,带上了不少戒日王送给太宗的礼物,有宝石、郁金香和菩提树,当然,这些礼物代表的是一个准战略同盟的建立。

贞观二十二年,距离李义表使团访竺七年后,天竺对大唐的态度居然大转弯。

王玄策勒马站在城门外,四处打量,没有一个人来欢迎大唐使者。

天竺人麻木地重复着插秧、除草的工作,神态与平常没有一丝差别,但这恰恰是不正常的地方,当面前出现陌生人的时候,最合理的行为就是上前询问,或者行个注目礼。但这群百姓对陌生人视而不见,刻意不朝外邦人多看一眼,这很可疑。王玄策不由得警惕了起来,身后的蒋师仁靠了过来,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突然,城内响起了一声巨兽的啸叫,随后地面颤抖了起来,杂乱的踏步声朝城门冲来。周围的农夫见状,撇下农具转身就跑。王玄策打个手势,使团成员纷纷翻身下马,各自手持长刀短剑,严阵以待。

远处的田埂中涌出无数天竺士兵,他们冲向使团,企图包围这三十个人。

王玄策喝令使团稳住,有序撤退。一般来说,这是危急情况下最正确的战术动作,但战象的出现不属于一般情况。

使团瞬间被冲散,陷入混战之中,三十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天竺大军抗衡,最终,王玄策在蒋师仁的护卫下冲出了重围,他带领剩下的使团成员不做停留,一路向北撤退。

在路上,他了解到,戒日王在贞观二十一年已经去世了,传言是落入恒河中溺亡,人们普遍怀疑戒日王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一个阴谋。阴谋的实施者就是现任中天竺国王,前戒日王臣子,阿罗那顺。

了解到这条信息,王玄策心中有了一个新计划。大唐使团在异域被袭击,险些团灭。这是一种奇耻大辱,他不会就这样返回长安,他必须血洗耻辱。于是他率队冲上青藏高原,找到了吐蕃边防军,他以大唐天子唐太宗的诏书为名,向吐蕃征调精锐一千二百人,吐蕃将领再征调自己的属国泥婆罗(尼泊尔)七千骑兵,一并交给王玄策。

王玄策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全军疾驰数百公里,直抵曲女城。

在行军途中,他对这只借来的军队进行了简单训练,以唐军的指挥方式进行了重新编制,使这支八千多人的散兵成了一支“准”唐军。

至于天竺的杀手锏“象兵”,其实不足为虑。因为大象的耐力不足,无法长距离奔跑,只要躲过一次大象冲锋,后面就没什么威胁了。

王玄策带领部队与阿罗那顺的军队在曲女城展开决战,这场战斗一共打了三天,王玄策大胜。不仅斩首三千多,逃跑溺死的敌军更是多达万人。

阿罗那顺一看情况不对,准备弃城逃跑。他带着家眷离城不远,被蒋师仁追上,这员小将轻舒猿臂,一把扯住阿罗那顺,俘虏了中天竺的国王。

同年,王玄策押着阿罗那顺一家,俘虏一万两千人,牛马三万余头返回了长安。

唐太宗犒赏了使团,升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从五品,白居易也受过此职位),并怒斥阿罗那顺:夫人耳目玩于声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败德之源。

阿罗那顺没有继承戒日王的战略计划,贸然攻击大唐使团,不仅导致身死国灭,也让吐蕃趁机控制了恒河北部的诸多小国,推迟了印度大统一的时间。

也是因为中天竺被王玄策灭掉,吐蕃没有了南方忧患,后来频频与大唐对抗,造成中原巨大损失。

但与其留下一个与与唐为敌的中天竺,让吐蕃全盘控制,不如打乱天竺的统一,撇下一个混乱的摊子,仅仅让吐蕃控制北部小国,给天竺的重新统一遗留一个新契机。

不管怎么说,王玄策在异域奋战,以中天竺为祭品,维护了大唐的尊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