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图
时代:新石器时代
材质:陶质彩绘
馆藏:河南省博物馆收藏
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图中的鹳直接用色彩平涂形体,而鱼、斧则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用粗浓的线条勾勒轮廓,转折、起伏、刚柔互用的绘制,以表现物的形态与神情,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鹳鱼石斧图》已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勾勒与没骨两种基本艺术表现手法。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发生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因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首次发现而得名,仰韶先民善于裁作彩绘和陶器。在彩陶画方面的成就堪称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鹳鱼石斧图》即为其经典之作。
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阎村出土了一件彩陶缸。陶缸为夹砂红陶制,敞口,深腹,圆唇,略呈直筒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底部有穿孔。陶缸腹面上绘制的《鹳鱼石斧图》,是我国现存新石器时期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作品,甚至被誉为“国画之祖”。
《鹳鱼石斧图》画幅约占陶缸面积的一半。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由两个部分构成:鹳鸟衔鱼及石斧造型。器物左侧画了一只圆眼、尖喙、长腿、短尾的鹳鸟。它身体略微后倾,双腿直撑地面,精神抖擞地衔着一条大鱼。鱼身无鳞、僵直,鱼头眼小、向上。右侧则画着一把竖立的石斧。圆弧刃,中间有孔将斧柄与斧头相连,柄上绘有一个斜十字叉,下端画有网格纹,好像木柄上缠有麻布片或细绳之类的东西。这幅图的物象绘画与器物形状基本脱节,是以缸体为依托的绘画,造型简练,风格古朴粗壮,体现了原始绘画的稚拙之美。作者运用平涂与勾线相结合的方式创作。鹳、鱼、斧均为白色,其中鱼、斧以粗线勾勒出轮廓,形象生动,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仅在眼睛处用黑圈勾画,中间一点,显得分外有神,增添了整幅画面的生气。《鹳鱼石斧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鹳、鱼、斧同在一个画面的组合绝非偶然。事实上,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一件大头细颈长陶瓶,上腹部也绘有《水鸟衔鱼图》,一只细颈长喙短腿的水鸟口衔着一条扭动着的大尾之鱼。而在年陕西武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瓶,却在瓶肩绘有一条大鱼。张着巨口含噬一个鸟头,鸟头低垂着。因而有学者认为鹳、鱼有可能是氏族的部落图腾,它们之间的非生即死正象征着部族之间的争战,以及希望取得胜利的美好愿望。
而石斧一改平日横放的状态,采用竖立形态造型,表现的则是氏族权威的象征。因为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在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人们依靠石斧披荆斩棘、开辟田地,依靠石斧防御猛兽、保护自身,依靠石斧经营生活、便捷有力。所以石斧已经成为平安、幸福、丰收、喜乐的化身,受到人们的崇拜。鹳鸟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好似在向石斧供奉祭品,以求赐福。
这幅彩陶很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祭祀仪式的一个缩影。在《鹳鱼石斧图》中,鹳鸟昂扬的气势、大鱼的奄奄一息,以及石斧经精心绘制后透露出的肃穆之感,昭示着中国史前彩陶绘画艺术取得的辉煌成就。
以上由作者收集并分享文化艺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