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写给远方的母亲

白癜风袪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3.html

简讯丨“莆田作家乡村行”采风团走进汀港村

写给远方的母亲文丨布衣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

今天是我母亲辞世的51周年忌日,如同往年相似,烧点纸钱、礼品,以尽孝思。岁月漫漫,弹指间我已年近古稀,但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默默的哀思中总有不尽的话想与您倾诉……

我母亲姓柯,出生地城厢赤溪,亦称溪头,因排行老五,起名阿伍,从小便被卖到萩芦当童养媳。儿时很多事情因我年幼没有印象,打从我能记事起,就知道您非常能干,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天未亮就上山砍松枝(那时封山育林,松枝是不能砍的,只能悄悄地做,赚点钱贴补家用),回家后吃饭赶着生产队出工,收工后边边角角种植,开荒种点瓜果蔬菜。我父亲体弱多病,家庭的重担就靠母亲默默地扛起。其时,我们的生活还算温馨。自我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母亲由于劳累过度,营养不良,染上了哮喘病,夏天还好,晚秋至开春就经常卧床不起。家庭的顶梁柱倒了,困难接踵而至,我的学费交不起了,还好我的成绩不错,学校减免了学费,生产队分谷子,我们排了半天队却被告知,“你们家工分不够,超支户不能分粮食”。这就是我的童年时代,有母爱的温馨,有生活的难以为济,新年穿补丁服亦是常事。饥寒交迫的生活,哪有能力来给母亲治病。由于缺医缺粮缺营养,母亲患病时怕冷,我记得当时所有能盖的东西都压上,连防雨的棕衣都成了防寒用具。

望着您生病的痛楚,年幼的我们只有泪眼相望,16岁的我,稚嫩的肩膀,在那缺吃少穿普遍贫穷的时代束手无策,父亲体弱多病,祖母年事已高,妹妹九岁,弟弟七岁。我开始跟人上山砍柴,赚下人生第一笔血汗钱,60斤柴火卖了1.32元,买了二角钱桔子,五角钱豆腐皮,算是今生对母亲的第一次孝敬。

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您就是我人生最伟大的老师,您的言传身教,我受用终生,朴素的语言,丰富的哲理。比书本所学,致用更多!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被打过,但我对您的敬畏至今依然。65年我考入莆六中,您在送我上学的路上指着一棵桉树挡住了一起土车事故,教导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工作,才能免除这种困境。那语境,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追求上进的道路上,我始终记住这些话:“凡事未估进,要先估退。”“好天着顾落雨。”“再惨也要咬牙筋,脚肚能大自己大。”“别人落难时要体贴。”“要和好人齐走。”“家庭和了才有财气。”……

母亲年走完48岁的人生,我知道,您一生没有舒展地活过,一生和贫困相依。但我仍然记住您的笑容,您面对贫困、挑战、艰辛时的淡然。您爱笑,常说感谢天,有了三双鞋子落踏板(眠床前的踏板,上床时放鞋用)。我们兄弟妹三个,就是您心目中的财富和希望。您爱美,旧衣补缀仍要整齐干净。记得您所戴斗笠的白布带要在稀饭汤浸泡后晒干,为下次好洗和洁白。尽管祖母对您不太友好,时常对着卧床的您话骨相加。父亲不争气的身子不能担当责任,您包容、委屈,用生命呵护我们,直到灯干油尽,走时的不瞑目,我知道,那是对我们的不舍和担忧。

年十一月的冬冷,寒风呼啸,筹借了钱,加上亲友们的倾囊相助,让您入土为安,我们撕心裂肺的痛哭感染了多少人,却留不住您。您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却太早和您别离。48岁的您,就撒手人寰。那一幕,我终生不忘。

敬爱的母亲,当社会改变进步,当我们长大成人,子能养时亲不在,您的祭日,那些祭品,还有思念您的泪水,您在天堂收得到吗!母亲,您把我们领到这个世界,太早的送别,来不及的孝亲,让我们多么得哀伤和不舍。

我深深知道您的心愿:儿孙们活得好,就是对您最大的孝顺,我们会好好活着,靠自己双手谋生,努力奋斗,生生不息,从善向上。我们会努力,代代人都会努力,告慰您在天之灵。您安息吧,在天堂愿您安祥从容!

母亲,您若也思念我们,请予我们托梦!

敬爱的母亲,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庚子年十一月廿九泣书

-END-

△作者简介:布衣,原名杨俊英,退休农民工。闲赋山居,动笔吟诗作文。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小佐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