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文化之一,丧葬习俗至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古人讲究“人死为大”,所以丧葬仪式更是十分讲究。传统的丧葬仪式包括:停灵、报丧、入殓、出殡、下葬、圆坟等,其中的圆坟是要在死者下葬三天后进行的仪式,那么圆坟仪式过程是怎么样的?又有什么讲究呢?
在古代,人死后埋入地下,并没有坟,而是墓,所以墓也称墓穴。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古者,墓而不坟也”。不过墓穴作为死者的埋葬地点,由于墓穴位置低,容易积水,所以在雨雪季节墓穴很容易被损毁,于是人们开始在墓穴上堆起了不易积水的土丘,这就是坟出现的原因。
现在丧葬仪式中圆坟便是把坟头堆起来。圆坟仪式一般在死者下葬后的第三天,本家和亲戚携带供品、香纸、铁锹等工具前往墓地,先摆放好祭品,然后用铁锹把坟头堆起来,再整理平整,最后坟头最上面的土要用开挖坟墓时的第一铁锹土,寓意回归本源。
整理好坟墓后,要孝子拿一水壶,水壶中放一个馒头,围着坟墓转三圈,一边转还一边洒水壶中的水,水不可倒太急或者太慢,要三圈结束后,水壶中水也流干,这个仪式寓意吃喝不愁。
最后用一些砖头在坟墓的东南面摆成方形,作为日后祭祀的供桌。
这时候就可以烧纸祭祀了,后辈安辈分先后,进行磕头祭拜,孝子回礼,整个圆坟仪式就结束了。
圆坟仪式为什么要在死者下葬三日后举行呢?
在古代,医疗条件贫乏,对死亡的诊断较为粗略,以至于存在“假死亡”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假死亡”的现象,人们推迟了堆坟的时间,并且在下葬后每日都要去坟墓旁烧纸祭祀,为的就是去观察坟墓的动静。如果坟墓出现动静,则可能出现了“假死亡”的现象。
圆坟还和古代人们崇拜天象有关,古人讲究“天圆地方”说,人死后把坟墓挖成长方形,同时用圆形的土丘盖在其上,正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也有回归自然本源的意义。
关于圆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新坟三年不动土”。古人特别重视风水宝地,尤其是坟墓的风水,更是人们所讲究的。坟墓在挖掘之前,一定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选择一块风水宝地,才能开挖坟墓。
圆坟后三年不去动土,意思是要检测一下这块风水宝地是不是真的宝地,如果这三年一切运势比较好,才可以添土,修整坟墓,如果三年内运势不好,则说明选错了地方,很可能就要迁坟了。
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抛弃了这种下葬后三日圆坟的习俗,改成了下葬当日圆坟,这样就省去了几天时间,不会过多的影响工作和生活。但是圆坟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孝道的传承。#百度秋冬打卡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