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摆龙门》系列第11篇《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的古代,对于祭祀是极其看重的,这祭祀的对象有两种,最早是各种部落图腾,比如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或者花鸟鱼虫,和虎蛇熊狼等猛兽,而后期则一般是先祖。¥5秦朝那些事儿:秦国崛起卷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9.1购买而在祭祀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祭品,这祭品的好坏直接就关系到祭祀者的诚意和态度,所以都必须要拿出最珍贵的东西才行。而祭品从远古走到现今,大致上分为了三大阶段,其典型代表分别是人,三牲和馒首。人殉在文化未开,尚处于半野蛮时期的远古,祭祀的最好祭品,自然就是万物之灵的人,因为当时的人们都信奉,只有用“人”来做祭品,才能获得“神”的青睐,才会庇佑部族平安昌盛。这祭品的来历有两种,一种就是俘虏,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的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把战俘的首领们杀了以后来祭天神或者先祖,比如周武王伐纣之后,虽然纣王已经在鹿台自焚,但他依然连射三箭,再用剑砍,最后再把头砍下来。而同时期或者更早的玛雅文明或者腓尼基人也都有这样的习惯,由主持祭祀的大祭司们把俘虏的心脏活生生的取出来,然后在祭坛上焚烧,以作为对神的最高礼仪,就在近代非洲的一些封闭地方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丑陋传统。这还有一种就是奴隶了,那个时候的许多王侯贵族都认为自己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所以必须要带走足够的财富和手下,因此他们一般都会殉葬宝物,武器,以及奴隶,甚至有些还要带走亲近的人——如贤良的手下和妻妾。比如春秋五霸的秦穆公就是如此,其实他乃是秦国第一位贤王,秦国在他手里无论疆土还是经济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他死后让手下的几位贤臣自杀陪葬而因此惹起了民众极大的悲愤,所以也有人称他为“秦缪公”这个含有贬义的谥号。要说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也就罢了,直到多年后的明朝清朝时期都仍然有此陋习,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没有产下子女的嫔妃们基本都被殉葬了,清朝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不例外,都有活人陪葬,直到康熙皇帝开始才彻底终止这种残酷的制度。三牲三牲分为两种,一种是猪牛羊的大三牲,也被称为太牢,而另一种是猪鱼鸡的“小三牲”。郑玄:“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作为祭祀用的三牲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充数的,都是要挑选最出色的个体,然后再精心饲养,给予非常高的礼遇,然后在特别重要的场合或者节日——比如祭祖,结盟,结拜,联姻等才会杀掉祭祀。馒首馒首就是我们吃的馒头,但是最早的时候它的用意可不是食物。原来最早的时候都用人头来祭祀,后来逐渐文明开化之后,人们开始觉得这种方式太过残忍,就用面粉揉成人头的样子,然后里面放上肉馅,当做“人头”的替代品。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提及,当时诸葛亮七擒南蛮王孟获之后,在祭祀上孟获等人按照惯例就又要杀人用人头来做祭品,然后被诸葛亮所阻止,这才弄出了“馒首”的这种折中手段,因此也有说法诸葛亮乃是做馒头这一行的祖师爷。当然了,现在仍有不少地方用馒头做祭品的,此外还有水果,鲜花等等,反正越来越文明就是了。红尘说这人,三牲,馒首的祭品三部曲,其实也是我们人类文明不断在前进的体现,从最初的把战俘或者奴隶不当人看待,进步到用活的牛羊猪来替代,再到如今的粮食水果。其实祭祀乃是一种重要的礼节和传统,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只不过祭品却无须那么野蛮残忍,只要能够体现自己的心意就足够了。